APP下载

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2016-04-15杨礼雕

成才之路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辅导员高校

杨礼雕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的主导力量,但在工作过程中面临不少困境。文章通过对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的困境、原因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大学生;成才规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9;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20-02

大学生成才规划,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设计,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每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设定预期目标,在相应的课程体系引导下,通过周期性的评价和绩效监控,使大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过程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成才。由此可见,大学生成才规划体系包含三方面的主体,分别是体系研究设计者、体系操作指导者和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应该肩负起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的重任,成为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的主导力量。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的困境

新时期高校发展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与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限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成才规划指导专业化与辅导员自我定位的矛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进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是在工作定位上,辅导员岗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被全能化,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时被边缘化,社会普遍对辅导员岗位的价值认同感不高,导致辅导员自身的效能感偏弱,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强,也使得成才规划指导很难专业化、持续化和长期化;二是在年龄结构上,高校辅导员以年轻辅导员为主,普遍富有激情但缺乏人生与社会阅历,对大学生成才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入了解与系统研究,仅凭自身经验开展指导工作,同时也缺少对大学生个性的研究,很难较好地完成指导任务。

2. 成才规划指导工作的特殊性与辅导员管理机制的矛盾

“普遍适用”的共性与“和而不同”的个性相结合,是成才规划指导要遵循的基本思想。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是一个长期、全面和全程的动态管理过程,既要统管又要分治,既要进行素质教育又要注重技能提升,既要进行常规考评又要兼顾个性辅导,需要花费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前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频繁的团学活动和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对学生的成才规划指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全力以赴”更是几乎不可能。所以,辅导员对成才规划的指导往往停留在“群体一刀切”的“理论化、程式化”层面上,“指而不导、不指不导”是普遍现象。

3. 成才规划指导的现实性与理想化之间的矛盾

学生成才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作,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包括对学生政治追求、专业能力、文明修养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需要有配套的目标定位和可操作性的路径设置,同时也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结构、多个领域的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比如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咨询团体、优秀校友及先进学生等多方力量的“网络交互式”指导。但在实践工作中,学生成才规划只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子项,自上而下都存在着对成才规划指导不够重视和“各自为战”的现象,成才规划指导工作往往成了辅导员“孤军奋战”的“独角戏”,未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成才规划的指导难以产生良好、持久的效应。

二、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作用的路径

在当前背景下,要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的主导作用,本文认为应该从学校宏观层面与辅导员队伍自身层面探索其指导作用的提高路径。

1. 高校层面

从高校层面来看,要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创新理念,从“育人立人”的高度审视成才规划指导工作。高校应该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高度重视成才规划指导工作,把满足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作为成才规划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第二,改革体制,使大学生成才规划成为学校工作的主线。把成才规划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把学校所有的资源以成才规划体系为架构加以整合与模块化分割,是解决成才规划体系建设的根本出路。在具体操作时,要使党务工作、思政教学与政治追求对接,使学生管理、价值观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与文明修养对接,使专业教学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对接,使个人特长、爱好、发展等与实践能力对接,建立合理的师生归口管理和配套的考评机制,设置合理的管理层级、合理的部门划分、明确的职责分配与人员配套。第三,完善制度,使成才规划指导工作有章可循。高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成才规划指导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成才规划指导工作的具体职责、工作范畴、指导方法和考核要点等。第四,创新载体,把成才规划指导工作作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向。高校应把成才规划指导培训工作纳入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成才规划指导工作研究,把建立“成才规划专家型队伍”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辅导员的重要内容来抓。

2. 辅导员队伍自身层面

从辅导员队伍自身层面来看,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更新观念,把成才规划指导作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成才规划指导对每位学生的重大意义,不能只停留在程序化、模式化和敷衍式指导上,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带上路”“带好路”;二是充分认识到成才规划具有的发展性特点,要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变化与学生个体主观条件随时进行修正指导;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成才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指导中要注意处理好共性和个性、全面发展和重点推进、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的关系,协调好自身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关系,大力倡导共创价值的理念。第二,调动力量,充分发挥成才规划指导的“网络交互式”联动作用。成才规划的本质特征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育人过程。要改变辅导员在成才规划指导中“单兵作战”的不合理现状,就要懂得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学生家长、优秀校友、先进学生以及心理咨询团体等多方力量,以成才规划为红线将各项工作连起来,围绕培育“成才”这一轴心,真正实现成才规划的“网络交互式指导”。第三,把握原则,努力提升成才规划指导的实效性。这些原则包括:一是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掘和弘扬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要,引导学生制订科学的成才规划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成长。二是社会导向原则。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最终检验标准是市场。离开社会需求谈大学生成才只是“空谈”。要“建立和谐、科学、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实际的人才评价方法,使校园的评价与市场的评价不断吻合”。辅导员在成才规划指导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注重延伸和拓展实践平台,对学生的成才规划指导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可行性原则。大学生成才规划不是梦想的展示,良好的行动方案、适当的行动策略以及脚踏实地的落实,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因此,辅导员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微观分析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建议,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理想和现实的梯次衔接。

三、结束语

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工作,是实现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辅导员在成才规划中的指导是必不可少与不可替代的,提高辅导员在成才规划指导中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改革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加强大学生成才规划的指导力量,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章清,杜志宏.基于“成才规划”的民办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实现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

[2]胡敏,李盛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离专业化有多远[J].高教探索,2009(03).

[3]达正花.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4]章清,王军.学风建设是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着力点[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0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