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自带喜剧效果的黑色悬疑片

2016-04-15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悬疑片杀人案笑点

高能黑色元素集体亮相

《冰河追凶》巧妙地选择了“冰河”这个听上去就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发生地,开场亮出杀人工具“电锯”和辅助凶手食人鱼。随着影片的发展,刀枪实属寻常,摩托车汽车漂移也不算高能,让人汗毛竖起的是凶手的“大变活人”和嘴脸由善向恶的瞬间切换。似乎要把一切悬疑片能用得到的黑色元素都要拿来试一试,但效果真的如其所愿吗?见仁见智。一开始制造的氛围太恐怖,作案工具太明显,以至于后来凶手一掏出电锯就轻而易举就被猜到了。

也许影片就是这样设计的,主题是“追凶”,凶手早出现也好,尽快切入主题,这样想来好像没什么不对。网上还有人直指该片是国产版《杀人游戏》,作为类型片,如果单从元素来看,似乎可以比一下,而且只多不少,但从剧情和人设来看,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玩悬疑不忘传播正能量

片中的主体案件虽然是人口失踪案和杀人案,但追根溯源是起于水源污染,似乎和《美人鱼》同源了,都要亮出“环保”这把正能量大旗了。本来僻静的小城被商人破坏,工业污染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村中大部分孕妇因饮用水污染而致腹中胎儿畸形,而这也成了凶手的杀人动机之一。想起来逻辑并不复杂,因为环保问题的“始作俑者”使自己失去了家人,于是报仇。凶手被赋予了“善意”,村民也似乎有意为凶手掩饰。最后凶手自投罗网,在讲述真相时剖白了这个近乎“合情理”的复仇过程。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是否真的罪有应得,杀人凶手用杀人手段自杀是否真的画上完美句号?但电影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把这个环保问题再挖深一步,止于此,工业发展和人性的较量就结束了。也许,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还可以再发挥一下,盖在“人性”主题上的这块坚冰还需要一把更锋利的电锯才能看到冰河。

推理迷还没过瘾凶手就暴露了

影片前面背景和人物关系铺设很多,人物性格特点也是递进方式娓娓道来,这种一步步展开悬疑细节的做法是比较稳妥的操作方法。导演更聪明地在人物关系叙述时插入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话题“坏人到底值不值牺牲自己去救”,而这个主题也从出现那一刻贯穿始终,这都是一部好的悬疑片需要具备的基本特质。

但故事刚刚要进入第一个小高潮时,凶手就暴露了,推理迷们一下子懵了,心想“我还没开始发挥聪明才智就结束了?”余下的时间一直处在自我验证的过程中。编剧当然不能让故事轻易狗带,于是开始不断设计反转和波折,让多重线索和信息累积,甚至出现干扰线索,后段明显力度过猛,追凶场景不断出现扣题,最后还打出了感情牌。就像一群男人在酣畅淋漓喝酒时突然有个人站起来说想老婆了要提前撤,一下子扫了兴。

明明是悲剧却逗笑了观众?

杀人案水落石出,真凶被抓并且声泪俱下痛诉,本应该心情沉重鸦雀无声,但电影院却是一片笑声。大家左顾右盼恐怕别人看到是自己在笑,显得很不厚道,但环视周围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笑了,甚至还有人一直笑到结束……

最开始笑是在周冬雨评述“爸爸”吹口琴,镜头切换和语言描述恰到好处,这个笑点实属正常。之后的笑点就变得“迷之尴尬”,凶手被警察追击甩人质、凶手和帮凶痛陈杀人动机……是观众口味变了吗?笔者认为观众在那一刻跳戏了,尤其是最后气氛紧张的情况下,插播了一段“真情告白”,竟然感受到两个“凶手”基情四射,或许大家笑的是这种戏剧的“反差”冲突。一部悬疑片,在剧情高潮处达到了喜剧片效果,或许也为类型片电影市场探索出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悬疑片杀人案笑点
沙溢:一个浑身都是笑点的严肃派
同学,你承包了我一年的笑点
30年前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告破
墨凶杀案又创新纪录美国《时代周刊》
魔幻招牌大赛!简直承包了我整个六月的笑点
一堂独立电影人的必修课:2018豆瓣最佳悬疑片《网络谜踪》全揭秘
工作期间坠井身亡后被查涉嫌杀人案能否认定为工亡
人言可畏 千人千面:《看不见的客人》中的叙事特色
国产悬疑片类型化艺术之路
笑点·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