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天桥
2016-04-15易驰
易驰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在离家不远的一处公交站上下车。这座公交站是一个较大的枢纽,周边又有几处居民区,出行高峰时,候车的人在这里排成几排。公交站位于一条宽近50米的主干道两侧,川流不息的车辆呼啸而过,扬起一路灰尘。每天都有不少人不顾马路中央“严禁翻越”的警示牌横穿马路,大部分都是年轻的上班族。他们身手矫捷地在汽车缝隙中穿行甚至小跑,招来车辆一阵尖锐的喇叭声,看得人胆战心惊。
前阵子,公交站西侧新建了一座人行天桥。天桥顶部安装了天蓝色玻璃顶棚,可遮阳挡雨;桥身两侧各有四个依次相连的半圆钢架,既美化了桥体,又可以支撑顶棚;圆柱体的护栏外部悬挂着透明的玻璃。为了方便非机动车通行,楼梯旁边专门修建了很缓的坡道,坡道在绕出一个倒“V”形后和楼梯的顶部在桥身会合,构成一个三角形。看到艺术品般精美的这座人行天桥,我却不禁想到一个谐音热词——“任性”。
原本,如此精致、人性化的一座天桥大大降低了人们穿过马路的风险,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理应极大地改善交通秩序。可出乎意料的是,横穿马路的人并没有明显减少。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走天桥,非要横穿马路?原来,这座天桥距离公交站有100多米,如果从马路一侧到对面的公交站坐车,走天桥需绕行数百米远。而横穿马路的话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路程,这在赶车的时候是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横穿马路的人还非常“默契”和“理性”,大部分是从一条固定路线,即相对的站台之间横穿,这也是抵达对面公交站的最近路线。让我有些不解的是,这座过街天桥西边很长一截也没有公交站和较大居民点,离“客源”地有一定距离,人行天桥为什么不能建在更合理的位置呢?
我绝无为横穿马路的行为辩解之意。毫无疑问,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走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但是,这些设施的建设如果更好地考虑民众的出行习惯和实际需要,比如离公交站近数十米,效果会不会更好。毕竟一种规则不是凭空建立的,需要考虑实际情况,接受长期的、实践的考验。订立规则的目的,不应是限制人,而应是更好地服务人。只有更好地满足人们需要,规则才能得到自觉遵守。真希望这座人行天桥能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有更多人通行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