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理是如何走上记者招待会舞台的

2016-04-15徐天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鹏招待会全国人大

徐天

1987年11月,新当选的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亮相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后不到半年,新一届国务院领导成员的公开亮相,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在中国经常听说存在着裙带风,一些人提升得快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社会关系或者是由于他们有好的家庭出身。一些人还举例说你和已故的受人尊敬的周恩来先生有特殊关系,你对此有何评论吗?”

1988年4月13日下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闭幕,应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总理李鹏和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有4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向李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全国两会第一次召开总理记者会。

在主席台边就坐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张虎生听到这个问题,有些吃惊。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问题并不在他们预计之列,心里不禁揪着一把汗。

李鹏回答:“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形象。他以大公无私著称。我的提升与他没有什么关系。我想借这个机会对大家作点背景介绍。”接下来,他对于“周恩来养子”之说做了说明,指出周恩来夫妇等老一辈革命家对烈士子弟都关爱有加,自己只是其中一个。

听到这个应对,张虎生松了一口气。

 1991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田纪云、吴学谦、邹家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中国的内外政策答中外记者问。

从这一年起,两会结束后的总理记者会年年举行(1992年除外),逐渐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就像盘古开天地”

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了“积极主动、更加开放”的对外宣传八字方针。1980年4月,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倡导之下,成立了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负责统领对外宣传工作,小组首任组长是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朱穆之。

1983年2月,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外交部和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

3月1日,新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一个多月后,他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能容纳近百人的北京国际俱乐部大厅内,中外记者挤挤挨挨,长枪短炮架了一排,主席台上小录音机摆了半桌。齐怀远对印度新德里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表示了欢迎,并宣布了一项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外交部声明。这次发布会没有安排记者提问环节,但已足以振奋中外媒体。

4月25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了袁木等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首批14名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首次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分别由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曾涛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孙起孟担任。组织两会新闻发布会的工作,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宣部外宣局负责。

这并不是曾涛第一次在人大会议上面对中外媒体。1980年8月26日,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的他就曾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主持召开过中外记者招待会。那时,外国记者可以参加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两次全体会议。

1983年3月,曾担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首席记者的王微调任中宣部外宣局副局长,1986年前后任局长。“那个时候,就像盘古开天地,一片混沌的状态。”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王微访问美国,特意去看美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想了解新闻发言制度成熟的国家是如何运作的。白宫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他,并向他介绍,在美国,上午出了大事件,下午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而这在中国是不现实的。

中宣部外宣局抽调了专门人员,开始两会新闻发布会的筹备工作。他们和外国记者尚不熟悉,只能翻阅报刊杂志,找出外国记者可能关心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拟出回答建议,交给两会新闻发言人参考。

曾涛刚上任,就遇到了突发情况的考验。

1983年6月9日上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主席团扩大会议,印发了大会主席团提出的各项候选人名单草案,主席团常务主席彭真对这个名单草案作了说明。

但次日早晨,国家副主席候选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因病逝世。中央紧急召开会议,将原建议担任人大常委会第一副委员长的乌兰夫调整为国家副主席人选。

6月18日下午,在李先念、乌兰夫、彭真等当选为国家领导人后,曾涛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对选举情况做了介绍。对于最终结果相对于最初名单的变化,他也做了说明。他说,廖承志副委员长如果健在,是很可能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他逝世后,经过广泛的协商和讨论,大会主席团决定提名乌兰夫副委员长为国家副主席的候选人。“乌兰夫同志是一位少数民族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曾在中央和地方长期担任重要领导工作,是一位很孚众望的老革命家。”

随后,两会记者招待会的规格越来越高。

1984年的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1985年的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项淳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昂然均受曾涛邀请,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立法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1986年的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李鹏也来到了记者招待会现场。他们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一起,参加了人大会议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回答了政府机构改革、教育经费、三峡工程、核电站建设、粮食生产、外汇政策、青年人就业情况等问题。

1987年的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李鹏、田纪云再次出现在发布会上。这次,记者们不但提了经济方面的问题,还就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干部年轻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当年的热点问题踊跃提问。

这次会议的新闻发布极为活跃。国务委员谷牧和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李后对中外记者回答了对外开放政策和有关港澳的问题,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齐怀远就外交政策问题回答了记者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回答了国防建设方面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昂然、杨景宇、邬福肇则回答了关于死刑、立法民主程序和干部犯罪的问题。

王微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那时候,港台记者特别积极,而且常常问一些刁钻问题,而外宣局还没有摸到套路,和记者也不太熟识,发布会点名时仍然是心中无数。

十三大的新突破

1987年10月25日开幕的中共十三大,在新闻发布的公开和透明上有了全新的突破。

外国记者首次得到了采访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邀请。据统计,采访大会的大陆记者100人,港台记者53人,台湾2人,外国记者264人(专程前来的记者96人),外国记者数量远多于大陆记者。这些记者全部领到了证件,得以进入开幕式和闭幕式现场。大会新闻中心组织的12场活动,包括记者招待会、会见会和酒会等,外国记者也可参加。

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

11月2日,十三大闭幕的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时任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吉米临时接到通知,到人民大会堂集合。他以为,这又是一次普通的记者会。

大厅按照酒会进行了布置。U型的酒桌摆在屋子中间,上面放着酒、小吃等。终于结束自己首次党代会采访经历的吉米站在桌子边上,一边放松地吃喝着,一边和熟识的记者聊着天。

突然间,灯火通明。酒桌尽头的一扇门开了,两个小时前刚刚当选的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依次走了进来。“你们好!”当翻译的声音通过话筒传达到每一个记者耳中时,几乎人人都愣了神。随后,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5位政治局常委绕着U型酒桌走着,最后站定在内侧,记者们则站在酒桌的外侧,紧紧围着他们。见面会没有主持人,记者们自由发问,由常委自行决定回答哪个问题。在近2个小时的见面会上,5位常委共回答了35个问题。

中国记协国际部副主任兼外国记者俱乐部主任丁永宁是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十三大新闻中心副主任,参与组织了这次记者见面会。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进入80年代后,中国记协和外交部新闻司一起,负责对外国记者的联络和管理工作。1986年6月,中央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对外国记者的工作,充分利用外国的新闻机构和传播媒介,广泛团结和结交一批外国记者。丁永宁常以记协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最多时每周有三四次,公安部部长阮崇武、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钱学森等都曾应邀出席过发布会。国内一家大型党媒曾来找她说情,希望在提问机会上得到照顾,她没有答应,说要尽量把提问机会留给外国记者。

丁永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通过外国记者俱乐部的形式,他们与外国记者们保持了联络,对于记者们的关切点和风格都比较了解,能预判哪些记者会提刁钻问题。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会点这些记者起来提问。记者们的问题都是临场提出,之前并不会与会议新闻中心商讨、交换意见。

为了让新当选领导人在全世界面前更好地亮相,丁永宁和新闻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员曾反复讨论方案,最终,酒会的形式被敲定下来。

“这种做法,是空前的。这充分反映了十三大以后的中国是开放的、民主的,也反映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对建设自己的祖国充满了信心。”日本电视网首席驻北京记者川口晴年在现场如此作了即席报道。

不能回答“无可奉告”

1988年是换届选举之年。如何开好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摆在1987年7月刚刚成立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的面前。

新闻局首任局长张虎生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和增加透明度、公开性是重大课题。经过批准,两会新闻中心宣布,除开幕式、闭幕式和新闻发布会之外,外国记者还可以参加部分小组会。

这次会议上,海南建省筹备组副组长梁湘、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出席记者会,回答了中外记者有关改革试验区的问题。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回答了有关西藏的问题。发布会上,400多名记者将人民大会堂西藏厅挤得满满的,一些人不得不站在过道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和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回答了外交方面的问题,吴学谦还就中国出售武器的问题回答了多位记者的提问。

这次会议的最大亮点,则是首次召开的总理记者招待会。

张虎生回忆,新当选的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亮相取得了巨大成功,新一届国务院领导成员的公开亮相,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两会新闻中心提前几个月就投入了对这场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就记者们可能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面调研。“这是我们人大新闻局成立后重中之重的工作,大家都全力以赴。”张虎生说。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外国记者常会提一些比较尖锐甚至带有挑衅性的问题,但无论是新闻发言人还是总理本人,都遵循一条原则,即不能回答“无可奉告”。“你既然讲公开透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怎么能说无可奉告?你必须回答他,或者反驳他。”

两会新闻中心提前拿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草稿,根据报告的主要精神和亮点多方面收集了问题。汇总之后,分别请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回答建议。张虎生回忆,当时至少准备了四五十个问题,越是敏感、要害的问题,越要准备。“就一个原则,要让总理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总体上来说,总理对全局是了解的,要害问题在哪里他都知道。这些材料和建议只是供他参考。”

问题和回答建议就绪后,送呈被提名为新一届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手中。李鹏对两会记者招待会已经熟门熟路,如果对一些问题还有疑问,他会再找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

1988年4月13日下午,总理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至少十名外国记者获得了提问机会,问题包括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李鹏与周恩来的关系、对阿富汗问题的看法、物价上涨、改革与风险的关系以及达赖喇嘛可否回西藏居住等。

一位记者提问:“你提出的内阁成员名单中很多是留学苏联或东欧的,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鹏回答,第一,这是历史条件所形成的;第二,不能得出留学苏联就一定亲苏的结论。“如果按这位提问者的这个逻辑来推断,那么现在中国在美国有二万多名留学生,二三十年后,中国的政府将是亲美的政府?如果有人存在这个想法,肯定是会落空的,因为中国的留学生首先是爱国者。”

从那之后,总理记者会作为两会的规定动作和亮点,一年一年延续下来。

1990年5月,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后,张虎生离开人大新闻局,调到人民日报任国际部主任,后来出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总理记者会实际上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一种升华。报告是有限的,有的话说不清楚,有的地方大家有疑问,都可以在这场发布会上得到补充和解释。这是中国走向民主透明的很好的方式。”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1990年10月,周成奎接替张虎生,出任人大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也由曾涛换成了姚广。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召开,举行了换届选举,李鹏连任国务院总理。在这一届任期里,两会的召开日期从不定期变成了固定在每年3月初举行。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流程也越来越完备,成为全国两会上一道最令人瞩目的风景。

(实习生国佳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李鹏招待会全国人大
李鹏鹏书法作品
高速公路扩宽桥梁设计研究
Creative Cram
cute pandas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全国人大会议
目击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