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敷衍的正义

2016-04-15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调查组娜娜问责

真假王娜娜,这事还用折腾到联合国?现在看来,还真有必要。

3月19日,“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有了官版结论,假“王娜娜”(原名张莹莹)学籍、学历信息被河南省教育厅注销,毕业证书被宣布无效,其被商水县教育体育局解聘。追责方面,9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其中,8人被处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另一人被记大过。

面对上述通报和处理结果,真王娜娜并不满意:“官方的处罚结果中并没有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说了处罚哪些人,但被处罚的九个人在整个事件中,在哪个环节做了什么都没说清楚。此前张莹莹父亲说是通过中介花钱购买的指标,我想知道我的通知书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成了别人的通知书,这才是我最关心的。”

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央级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质疑通报和处理结果模糊不清,无法令人信服。光明网3月20日发表题为《“王娜娜事件”,谢绝语焉不详》的评论文章,指出,这样的调查结果,没有厘清究竟是失职还是违法,毫无诚意。同日稍晚时候,新华社以《“王娜娜事件”调查不能烂尾》为题发表新华时评,强调事件真相还未水落石出。《人民日报》22日文章,直指调查结论奇葩,只想敷衍。

事实语焉不详,问责浅尝辄止,如此报告竟然出炉,一种可能是调查走过场,除了处在风口上的假王娜娜外,其他人都没有被免职、开除,当事人庆幸轻易过关还来不及呢,谁会提出异议?第二种可能是事实已经调查清楚,却不公告于众,只讲结论不谈事实,这为当事者讳的动机就更为明显。最后一种不大可能的可能,就是调查组水平确实低劣,那就不只是敷衍而是失能失职。

无论哪种情况,调查组都难辞其咎。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被“系统内”的“编剧们”无情篡改。13年后, “系统内”的另一拨“编剧”,又以“自罚三杯”的态度安抚围观群众。极低的违法成本,只会助长违法事件的发生,只会让公平正义层层失守。

那么,由谁来调查“王娜娜事件调查组”呢?难道非要纪委上手不成?没有可信的第三方调查,就很难打消舆论的三重质疑——此事究竟有无背后的难言之隐?冒名顶替者的“狠话”是否空穴来风?类似个案有无在当地翻版的可能?

发生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天价鱼”事件,可谓前车之鉴。调查组也是匆匆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不仅引发质疑,更“是对相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侵蚀,也是对一座城市口碑的磨损”。

真假“王娜娜”事件又因为调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见,严肃认真的真相调查在中国是多么稀缺。也许被顶替者的人生已然回不去了,但迷途的正义必须折返归位。然而,没有独立公正的调查何谈真相,没有真相何谈问责?

从齐玉苓、罗彩霞,再到王娜娜,被人冒名顶替上学的事件不止一起,而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购房、贷款、发布言论等等事件,几乎层出不穷。如果不是王娜娜办银行卡遇阻意外发现,如果不是她拒绝了冒名顶替者付钱和解,如果不是事件被媒体曝光,这起侵犯公民姓名权、受教育权的案件或许不会被揭开。王娜娜 “讨一个说法”的执念起码告诉我们,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

猜你喜欢

调查组娜娜问责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考试之后
关键词:督察问责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真的记住了
憨厚的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