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明灯照世间
2016-04-15杨星野
◎杨星野
心有明灯照世间
◎杨星野
社区群众自发为黄占明(右)庆生
在一座城市里,有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巷,夜晚人们经过时都会感觉到不便。小巷里住着一位盲人,他听说这件事后,便在自家的门前安上了一个灯笼,每天晚上都点亮它以为路人照明。邻居们都不解:“你又不用看路,为何点灯?”他回答道:“他们脚下的路亮了,我就感觉到眼前的世界也亮了。”这个哲理故事很引人深思,揭示出了盲人心里对世界、对他人的关爱之情。而江苏省拍摄的党教微视频《小巷明灯》,正是描述了一位如同故事中那位盲人一样心中有爱的党员干部黄占明。身为江苏省海门市工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他,心中点起一盏明灯,燃烧的是自己的心血乃至生命,却照亮了社区、温暖了群众、感动了世间。
小事操心,无私奉献
在社区当干部,总是要面对居民的大事小情。客观而言,大事不多,小情却不少,居民间的那些东家长西家短,无非鸡毛蒜皮而已。然而,就是这些小事,却往往关系到群众的最切身利益和感受,因此决不能真当“小事”去对待。《小巷明灯》里的黄占明,正是时刻关心群众,将群众的哪怕一点小事都当作天大的事去办,从不忽视懈怠。因为他懂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他用心中满满的爱,书写出了一名社区干部的为民情怀。
用断片式记录的叙事方式,将主人公“为群众办小事”的典型事例一一撷取出来,无疑是种省时又巧妙的手段。这些“断片”都很小,并穿插于全片整体叙事中,但事迹都很典型,众多“断片”累积起来,自然能够给我们留下黄占明“为民无私奉献”的深刻印象。如在《小巷明灯》中,开篇就是“黄占明义务在巷子里安装了路灯以利居民夜晚出行”,此外,还有“将自己奖金分给贫苦户”“居民老王家中漏雨他冒雨上门维修”等一系列故事,叙事时长都很短,却都是选择了极为典型的事迹,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了黄占明的为民情怀。
采取情景对话的话剧形式,把主人公为民服务的故事进行原生态的现场讲述,既显得生动而详细,又体现出了真实性的原则。这种类似话剧的表现形式,在塑造人物性格、展现具体情节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能营造一种充分的现场感。在《小巷明灯》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黄占明身患绝症已时日无多,爱戴他的社区居民们决定给他一个惊喜:为他操办一场生日宴。当黄占明坐着轮椅被大家推到庆生现场时,居民们都起身欢迎他。在这喜庆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景氛围下,他与居民们进行了感人的对话:“黄书记,这些年您一直照顾我,我今天带来了脆饼请您尝尝……”“我们有很多话想对您说……”对话结束后,大家又为他唱起了《爱的奉献》,整个叙事就如同一场小话剧,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都充分表达了出来。
琐事挂心,爱岗敬业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社区干部可说是最能接地气的官儿。他们的日常工作往往很繁杂。正如“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所说的那样,社区工作总是千头万绪的,十分考验耐心。《小巷明灯》里的黄占明,每天都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日子一长,也许有人会懈怠,但绝不是黄占明!他十几年如一日,事无巨细地做好社区里的每一件事,将“爱岗敬业”四个闪光大字书写进自己的人生,直至终点,完完全全是用生命履行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
选用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关系人的对话式旁述,来道出主人公在社区的操劳,是较为客观公正的叙事角度。俗话说“旁观者往往是最公正的”,以旁述的角度,来介绍黄占明是如何在社区操劳的,既节省了叙事的空间,又达到了叙事的真实。《小巷明灯》开篇就是母女俩的对话:“小丽啊,带上手电。”“没事,黄伯伯已经在小巷里安上路灯了。”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一下就将“黄占明安装路灯”这一事实引述出来;又如社区瞿副书记和居民们的交谈:“黄书记为社区干了那么多,身体都累垮了……”也是一种对话式旁述,将黄占明的辛劳巧妙地道出,从而昭示出他的敬业精神。
运用叙事的场景信息来交代叙事,从而勾画出主人公的事业轨迹。场景信息包括很多种,如时间、地点、空间、背景等等;而通过对这些场景信息的介绍,实际上是介绍出了黄占明何时何地在做何事,从而实现了编导的真实目的——将黄占明的工作业绩介绍给观众。在《小巷明灯》里,通过场景信息来展示黄占明工作的桥段有很多,如“大雪纷飞,黄占明行走在街区中,叮嘱物业工人要尽快抢修电路”这一段画面,就是表达了“恶劣天气下黄占明仍亲自到施工现场解决民生难题”这一叙事;又如“黄占明在办公室里挑灯批阅材料”,结合“小区便民设施建设”等画外音,完整地表达出了“即使下班了黄占明仍加班加点在工作”这一叙事。林林总总的类似表达,都是让场景信息为主体叙事服务。
难事尽心,勇于担当
有人会说,社区干部,忙好社区的事情就可以了。然而《小巷明灯》却告诉了我们,黄占明并没有“只扫门前雪”。他除了操劳社区工作这个“分内之事”以外,分外的事虽与他的职权范围无关,但在他看来,只要和社区群众有关,那就无分分内分外,都是他应该去做的事。于是在《小巷明灯》里,本属“分外”的那些难事,黄占明一样去奔波,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一名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全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采取长叙事夹杂戏剧化元素的方式,用故事化体裁来表明主人公总是如何办好“分外之事”的,显得极为生动且细腻。“讲故事”这一方式,是最好的制片表达。《小巷明灯》在叙述黄占明是如何做好“分外之事”时,重点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社区有四栋老楼需要进行电路改造,社区这方面的工作已然就绪,现需供电局进行现场勘察。按理说,社区等人上门就可以了,然而,急于让群众受益的黄占明并没有等,他主动去与相关部门联系,同时又张罗来工程队进行前期建设。对于他对这个“分外活”的忙碌,全片采取了相当时长的叙事进行详细叙述,同时运用了丰富的戏剧化元素:有社区工作会议上关于是否应主动“揽瓷器活儿”的争执,这是矛盾冲突;有施工时突降暴雨,这是意外;有社区其他干部以及群众的担忧,这是悬疑……但最终黄占明还是把这事“办成了”,整个叙事显得极有趣味,且引人深思。
黄占明(中)与社区干部一道商量老楼电路改造工程
运用隐藏式细节这一手法,来巧妙地讲述故事,可谓极为高明的策划手段。细节表达是制片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丰富的细节对刻画人物、清晰叙事、昭示情感等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不同于一般党教片所采用的“将细节放大以引起观众关注”的手法,《小巷明灯》中对细节的描写都是“隐藏性”的,却又并非完全隐藏起来,而是或隐或现,提醒观众去注意。这种对细节潜移默化的处理形式,无疑要比那种声嘶力竭式的处理技高一筹。如在表现黄占明正在给供电局写报告时,急速运动的钢笔景深处,是一个蓝色药瓶,并不是主体景物,却显得很醒目,昭示出了他其实已是重病在身,但仍忙碌着“分外事”。又如表现他加班加点考虑电路改造事宜时,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一头躺在了沙发上;而实际上沙发上早有两只摞在一起的靠枕放在一头,这说明他经常是刚回到家中就躺在沙发上,否则靠枕不会如此摆放。类似的隐藏细节,也许很容易被错过,但都会被有心人所注意,也都是在勾勒出黄占明不计分内分外、勇于破解难题的精神,这种对细节的处理思维,完全称得上是独到而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