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6-04-15刘梦华
刘梦华
摘 要:本文介绍我院与企业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我院与企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对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汽车
一、汽车人才紧缺的现状
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汽车人才后备力量的匮乏却成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短板,特别是高精尖的人才,严重影响了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步伐与速度。当前汽车行业急需的四类人才:一是既具有汽车专业背景又懂国际贸易、法律、营销、高级企业管理等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研发人才;三是汽车营销、售后服务、汽车体育、汽车文化、熟知各国零配件质检体系的专业人才;四是专业设计师及高级蓝领工人。据统计,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研发、生产技术人才缺口40万,汽车销售和售后人才缺口70万,累计缺口达110万之多。
由于汽车市场的高度需求、人才的供给难以跟上市场膨胀的速度,吸引保留核心人才已成为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许多汽车企业通过各式“招兵买马”来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但要招到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成为很多汽车企业发展的瓶颈。
汽车作为中国工业发展中一个重要分支,汽车的人才培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一方面求职者不知道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才能应对现代汽车技术与管理,从而得到汽车企业的认可;另一方面,企业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寻找对口的汽车人才。企业与求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不高。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离不开企业相应岗位真实环境的熏陶、锻炼,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职院校尝试和探索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用以加强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这些联合培养,学生目标明确、专业性强、就业率高。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我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投资方是一家汽车服务企业,经营多种名牌汽车、兼有检测与诊断、配件经营和维修,技术力量雄厚,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先进。技术岗位人员主要包括: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人员;汽车维护与修理技术人员;汽车维修、运输企业管理人员;汽车营销人员。这些高技能岗位都属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
我院与投资方的下属企业深度合作,依托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汽车人才培养上大胆尝试,在深化合作、主动融合上寻求突破,探索校企合作,围绕“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需求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订单式的汽车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汽车人才库。一方面将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纳入人才库;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培养的学生优先推送到企业面前。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同时让学生在观念上逐渐发生改变,促使他们形成敬岗、爱岗、适岗的良好职业素质,顺利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一)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习与就业特点,采用“2+1”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种形式有利于实现高职学生“技能 + 学历”高素质技能型培养目标与“零距离”上岗。
(二)开设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营销两个定向班,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二下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就业方向,参加不同的定向班,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三)企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我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对人才的使用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入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及教学过程。同时为我院提供汽车专业设备及工具,共建汽车实训基地,实现了从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到开放性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转变。
(四)在教学过程中,我院教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规范及良好的操作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企业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共同打造“学校、企业、4S店”三方联动的育人平台。
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院已建校4年,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中校企合作存在诸多的环节、主体以及影响因素。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校企合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度不够。目前我院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性的合作。首先,企业及学院双方的领导在校企合作方面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其次,由于我院办学时间较短,在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营销等方面的成果积累不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企业受益周期较长,影响了企业的深入性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多时间是学院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积极配合的企业则很少。目前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人情上的资助上,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相差甚远。
(二)学院教师积极性不高。许多教师认为,校企合作是某一个教师的事情,与其无关。
(三)学生素养不高,难以适应企业要求。目前在校学生基本是95后,由于其家庭条件优越,以致这些学生对就业没有想法,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时,随便离岗离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
(四)校内外汽车实训场地不健全。首先校内实训场地需要企业与学院共同投入、共同开发、共同建设,而企业认为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力较大,短时期内回报较少,不愿增加投入。其次,校外实训场地大多是汽车4S店的销售部和维修车间,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训,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校企合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需求,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双方要在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缩小差异。
(一)建立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制定比较完整的保障体制,如:方案实施保障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评价机制、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等,促使学生、教师走进企业,让企业了解学校,缩小校企在文化、观点、体制上的矛盾和距离,实现真正的教室与企业、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成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审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与生产一线接轨。
(三)企业应更新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企业要主动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为其提供场地、设备设施,做好安全培训。
(四)实施校企双向兼职活动,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的教师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学院要积极制定各类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过程中,可有效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化,也可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很大程度地提升,促使自己成为 “双师型”教师。
学院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作为校企合作的着眼点,树立以“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理念,探索专业发展之路,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梅荣娣,史庭足.“校企四共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 职业教育,2015(6):61-62.
[2]吴敬静.汽车营销专业“校企融合—教学见习”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31-133.
[3]王勇,陈清洪. 校企合作———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必经之路[J].理论探索,2014(1):27-29.
[4]马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以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3):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