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探析
2016-04-15何美丽俸晓锦秦川
何美丽+俸晓锦+秦川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诸多的问题。教师发展问题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后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独特性,进一步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127-02收稿日期:2016-01-28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独特性
我国经过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经过连续多年的扩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分类分层发展,应用型本科便是在此过程当中不断明晰的高校定位类型。”[1]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筹划将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后,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问题是转型和发展过程当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学校获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教师”。[2]
我国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认为大学教师包括一切在职的大学教师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发展与一般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发展相比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其独特性,各种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发展的需求各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发展因为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应用型,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其教师发展的着重点强调教师的应用能力并且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独特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上存在“重学历学位,轻实践能力”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指出,普通本科学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量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高校,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迅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学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也逐年上升,然而“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并非简单地昭示着应用型本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3]虽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提高了,但是具有行业实践背景和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师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能力相对偏弱,特别是工科类的“双师型”教师师资不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上的“重学历学位,轻实践能力”导致在人才引进上以引进传统学科专业高学历教师为主,而不注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新引进的教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导致教师来源相对单一,普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发展上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发展上的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够,时间上也没有给予充分的保证。首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发展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保障条件。由于国家层面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政策上的支持是面向所有高校的,无法关照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具体操作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积极主动地去制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发展政策,导致在教师发展上缺乏政策上的支持。美国的高校教师发展经验是“高校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学校使命、师生规模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师发展活动和项目。学校在实施项目时,力图将教师发展需要与院校工作重点相结合,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其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处在地级市,地方政府是当地院校特别是新建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资金投入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但是,“由于约一半以上的新建本科院校位于非中心城市或远离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学校投入往往不足”。因此,资金来源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最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时间难以保证。“在三种层次的院校中(研究型、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对‘培训与进修制度的满意度最低。普通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扩招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从而挤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一位高校新手教师要成为熟练教师,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引进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但是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教学水平。大量青年教师的引进,造成中老年教师比例偏低,职称结构中教授、副教授比例偏低,师资结构严重失衡。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上急需提高。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师资短缺,学校只能让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直接走上讲台,有些甚至承担沉重的教学任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知识,一些青年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时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评价上的错位
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高校管理人员在制订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常以发表论文的质量以及数目、项目申报、荣誉获奖等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把教师的论文、项目以及荣誉获奖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然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应用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及评价应该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办学目标相结合,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均应体现“应用型”特色,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应该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上的评价要突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教师科研上的评价要体现教师应用性研究的开展能力等。然而,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评价上仍然沿袭研究型大学的指标体系,着重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强调“科研至上”,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评价上的错位。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对策
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制订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聘任制度
首先,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拓宽师资的来源渠道,善于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具有行业实践背景、工程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其次,地方政府应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改变现有的职称评聘办法和聘任标准,给予应用型本科院校职称评聘的自主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把教学效果作为评判教师优劣的重要尺度,从而促使教师的科研、教学、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最后,对于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要积极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以脱产方式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教师工程应用能力也作为教师的聘任及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着力建设一批教师研修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教师发展的支持力度
首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依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合本校教师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在具体的政策层面不可能关照到每一层级和每一所地方高校的教师发展,因此地方院校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主动承担起支持本校教师发展的职责与重任。如加大选派教师出国研修培养力度,推进专任教师国际化工程等。其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对教师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发展。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处在地市级,资金来源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在资金来源一定的情况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在资金分配方面,注意软硬件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教师发展工作在学校财政预算项目中的地位,加大对教师发展资金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学校教师的发展。最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给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充分的发展时间。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短缺,一些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就要承担沉重的教学任务,青年教师面临沉重的压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应该先给其一年的缓冲学习时间,再让青年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教学。
3建立健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一方面,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在制订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与本校的“应用型”特色相适应,要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应用性研究开展情况以及服务社会情况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兼职和项目合作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获得的专利、教学成果奖等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各种政策导向,提高教师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加)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刘国艳,曹如军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现实困境与求解之道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