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覆盖普惠民生 奔小康精准助力

2016-04-15田旭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村民政府

本刊记者 田旭东



全覆盖普惠民生 奔小康精准助力

本刊记者 田旭东

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村富裕起来、干净起来、整洁起来、漂亮起来、文明起来,让农村的未来更加美好——这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初,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安排部署和相关要求,以呼和浩特市委、政府提出的“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回民区委、政府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和实现中国梦的幸福工程切实抓好抓实。回民区虽仅下辖攸攸板一个镇,工程的任务不重、难度也不大,但区委、政府自加重担、自我施压,大力提高工程的覆盖标准,除5个行政村外还将全部9个自然村纳入工程范围,覆盖户数2751户,人口7526人。

干部务实,群众参与,工作扎实,成绩斐然——回民区用为民服务的决心与诚意,绘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实现了幸福全覆盖的美好愿景。

积极探索为“十个全覆盖”助力加码

回民区党委、政府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调动各方力量,集中各方资源,狠抓工程实施,努力做到少而精、精而细、细而特,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回民区实际的“十个全覆盖”之路。

通过“处理好全面覆盖和特色鲜明、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依靠群众、处理好上级投入和本级匹配”三个重要关系,按照“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实施了“3+3”工作法。第一个“3”是“三个结合”,即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与自治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 加强重点工作落实”相结合,与首府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和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危房(边死角)改造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三年(2015年至2017年)行动相结合。第二个“3”是根据区情特点,将所有的村庄分为“城区建设型、城乡共建型、原址改造型”三种类型,按照不同的模式和标准分类实施。

回民区攸攸板镇辖14个社区,5个行政村(东棚子村、东乌素图村、毫赖沟村、元山子村、段家窑村),目前3个村(东棚子村、东乌素图村、元山子村)列入了国开行贷款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了整村改造,新建了村民回迁小区,小区内的文化室、卫生室、超市、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均按照城区居民小区的标准配建;其余2个村(毫赖沟村、段家窑村)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要求就地改造,其中毫赖沟移民新村已全部建成入住。

自加压力打造“十个全覆盖”升级版

清咸丰年间,山西省一户段氏人家逃荒来到今回民区攸攸板镇的最北端,并在此挖了一个窑洞居住,由此得名“段家窑”。段家窑村有耕地3029亩,均为旱地,自然条件并不具优势。

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该村两委会班子统一思想认识,紧紧抓住这次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段家窑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支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段家窑村并不满足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是更加充分地考虑全村发展的需求和可能,兼顾当前和长远,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型企业,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富裕和谐,努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段家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老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成为回民区辖区内小有名气的富裕村,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自治区提出的“十个全覆盖”的目标。

不止是段家窑村,在回民区委、政府的努力下,全区的5个行政村和9个自然村主动提高了覆盖标准,而不是仅仅把目光集中在农牧民居住条件怎么样、能不能喝口放心水、出行方便不方便、文化生活单调不单调、年龄大了依靠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上。

目前,建设村民回迁小区的村基本实现了村民人均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楼房、户均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商业店铺、户均一辆私家车。除此之外,回民区政府出资8124万元为3731人缴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区所有常住村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实现了高标准的全覆盖;扩大高龄津贴的覆盖范围,即使80岁以上的低保户也能够享受每月100元的高龄津贴;移民、回迁小区的居民不用掏一分钱水费,水费全部由村集体承担……

长效管理夯实“十个全覆盖”成果

在段家窑村,有30多位村民成了村里的“环卫工人”,每天负责着全村街巷的环境卫生。

“一个月1610元钱,解决了我们闲时的就业问题。”一位村里的“环卫工人”说。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回民区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加强排水、排污、街巷硬化、村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为维护工程改造效果,回民区创新工作方法,提出由回民区环卫局全面接管5个村的环境卫生工作,设置9个环卫站,投入46万元,配齐配全了环卫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同时,回民区每年投入700余万元,雇佣355名村民作为“环卫工人”,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日常清扫保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按照呼和浩特市委、政府的部署,目前回民区5个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已全部完工,下一步重点是要通过抓基层党建、产业调整、村容村貌、综合治理等,建立“公共服务社区化、村容村貌城市化、基层党建科学化、乡风村俗文明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十个全覆盖”的成果,切实提升新农村的管理水平,实现美丽幸福全覆盖。

一是要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全区中心工作,继续实行22名处级领导、57个部门、千名干部下基层帮扶行政村的制度,并将这一机制规范化、长效化,形成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网络体系。

二是要抓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立足村情实际,发挥各村的地域和产业优势,按照“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各村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到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由2014年的15808元提高到19128元,争取在首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要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议事机构,规范议事程序,畅通村民利益意愿诉求表达渠道。转变村级事务管理方式,在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由政府职能部门按照社区模式进行管理。

截至2015年底,回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累计投资14.08亿元,其中,上级财政投入资金约2.34亿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78亿元,贷款、收储代建和自筹资金6.96亿元(国开行贷款4.46亿元,收储代建资金0.8亿元,自筹资金1.7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市乃至全自治区独占鳌头。2016年,回民区承诺,将继续完善“十个全覆盖”工程,并按照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加强重点工作落实的工作安排,重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变“输血”为“造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强力推进,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区拓展、城市文明向农区辐射的步伐。在区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回民区正一步步向着率先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目标迈进,并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王 丹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村民政府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