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变幻意无穷

2016-04-15草日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城黄宾虹北平

草日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恐怕是风格最多变的山水大家了。他平生立志看尽祖国大好河山,并深有感触地说,山水画家对山水创作,有四个过程: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

“登山临水”是第一步,画家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地看,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做到心中有天地,才能发现山川的精微。“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

除了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之外,黄宾虹还是一个勇于否定旧我、迎来新我的艺术家。60岁之前,他的作品是本色的新安画派风格,疏淡清逸,被称为“白宾虹”。60岁以后,他发现了大自然的另一面,转而学习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69~70岁,黄宾虹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而顿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青城坐雨”发生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精准地捕捉到了“雨淋墙头”的感觉。

“瞿塘夜游”发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着江边朝白帝城的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他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成为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

在北平的11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他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黄宾虹不仅画中有祖国河山,心里更装着祖国河山。“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内迁。时任该校教授的黄宾虹已78岁,故留在北平,经常三餐不济。正在危难之际,日伪政府三番五次来邀请黄宾虹出任北平美术馆馆长。

黄宾虹对夫人说:“这和当年筹安会派谢莲荪来是一样的招式。”原来,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时,想笼络一批知名人士为其所用。北京筹安会的谢莲荪奉命来访,邀请黄宾虹赴京,待遇从优。黄宾虹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南社(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不少革命志士就死在袁氏及其爪牙之下,因此断然拒绝。

现在,对日伪政府的北平美术馆馆长职位,他更视若粪土,不屑一顾。夫人问他作何打算?“坚辞不就。”黄老走到画室,挥笔画梅花一幅,题诗曰:

烟云富贵,铁石心肠。

耐此岁寒,以扬国光。

猜你喜欢

青城黄宾虹北平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北平的秋
青城秋色
十路大军进北平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十路大军进北平
我爱家乡青城美
咏青城
想北平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