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竹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2016-04-14苏专王电章刘亚军
苏专 王电章 刘亚军
《萧湘竹子诗词》中写道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从中可看到中华民族文明的进程中,竹子伴随着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孕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特征和意义,本文从现代家具设计的角度,展示中国竹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多维形态和深刻意味,以期对现代设计师的家具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竹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我国古代对竹子利用的记载源于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可辩认出“竹”字符号。而7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的痕迹; 另外,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到竹子在中国利用的古老历史,很多竹部文字形旁可辨认出是将竹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再从“竹”字衍生,创出的竹部文字;中国的古书都是写在竹片上的,叫做竹简。先秦就开始有竹简了;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著作都是写在竹简上的。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材料利用日益广泛,竹部文字也随之增加,如笔、籍、筐、篱等字。 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生产、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以及日常生活,经过几千年积淀成为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的中国竹文化。
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竹子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载体,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寓意。传统中国文人常将“梅、兰、竹、菊”比喻成君子。竹子以其平淡、高洁、坚贞朴实的特征,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在中国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句,体现了文人对竹子所象征风雅品格的向往与追求,也是对可贵精神的颂扬和对美好的祈福。竹文化的发展,不仅在精神层面上熏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品格的象征,物质层面上也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可演变成多种外延形式,现代设计师在传承传统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理念、情感、意趣等,借鉴以往传统的竹家具结构和造型,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竹制家具。如图1,将原生态的竹子,切成等同尺寸,经过粘合处理,台上放置玻璃材质,成为现代感较强的茶几。这个家具形态既能体现竹子正直的精神层面,又能满足我们生活上的日常需求。图2,竹做成的隔断墙,能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实用功能,又能体现一种与室外隔尔不断的特性,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让人在室内能观看到室外的风景,达到借景的效果,产生出一种和谐艺术化的生活环境。竹文化外延成现代日常家具,在制作工艺、造型、大小及使用,可构成一副别致的中华民族风俗图,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强烈竹文化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活艺术化的情趣。
竹文化理念外延至现代家具
竹文化理念外延至现代家具中是指设计师为了满足生活和审美需要,有意识地用竹子创造家具。这种家具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倾向和特点,又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使用。竹文化延伸出来的竹家具艺术既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又是一种时尚的工艺,它是设计师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依据时代脉博和个人的审美个性,加以取舍、重构成独特的现代家具作品。例如图3,别出心裁地选用传统的圆竹做成的竹制沙发和灯具,这种传统工艺是以圆形而中空有节的竹材茎杆为主料,进行弯折,辅以竹藤编织制成,设计师在造型上删繁就简,使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复古不失现代感,让人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到淡雅、宁静的生活雅趣。例如图4,采用古朴的竹筒,将竹壁镂空造型,做成灯具,这些灯具透着虚、灵、空的脱俗气质,淡淡的橙光从灯壁中渗透出来,温暖宜人,恍惚带你重回旧日时光。例如图5竹子因为有其独特的材料韧性,经过人工慢火定形,制成的圆形家居储物架,清新的文艺格调,让人去除外在浮华,归于内心的平静,是一种通达心灵的设计。这些作品代表着竹文化理念外延至现代家具中,古朴而不过时,在平淡中承载出新的生机。
结语
现代家具设计融入竹文化理念,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点,结合设计师审美个性,来进行创新。这样传统竹文化外延出的竹艺术就会不断发展,常创常新。竹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是一种触碰和延伸,它不只是材料上的延伸,还契合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理解与态度及其文化心态、审美趣味,可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它是一种能够通心灵的设计语境。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苏专(1970-),女,湖南湘潭人,广东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书画与现代设计。
王电章:男,湖南湘潭人,广东科技学院教授。
刘亚军:男,广东东莞人,广东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