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在贴心的书藉设计思考

2016-04-14乔杨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籍艺术文化

乔杨

中国设计者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在书藉设计方面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通过书藉设计实践发现,在琳琅满目、数目成千上万的书籍中,吸引作者第一印象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承载作品的外观及封面设计,作者看不看作品,首先认同的是封面及外观美感。其次才是关注作品内容。因此,中国书籍设计者最近几年来对书籍设计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提升,抛弃了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只要作品内容好,不对外观进行美的设计的偏见认识有了改变。用美的设计吸引读者去看,去读才是让提升全民阅读的重要前提。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已达20余万种,然而,称得上“美”的书并不多。世界对最美的书的评审要求是,强调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封面、扉页、目录等在美学上保持一致,设计形式适合书籍内容,在制作上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平。中国最美的书的评审标准既要与“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要求相接轨,又要反映中国的实际状况,希望借此研究从而推动书籍设计与图书内容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的图书设计走向世界建立平台和窗口。面对阅读文化的变化,出版从业者要适时地做出调整,站在读者视角上,设计师更应当在如下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美观+贴心

书籍设计要有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同时艺术形式要给人美的感觉,并且要让作者、读者、出版社三个方面贴心,才能达到设计的效果。良好的书籍设计能够让看到它的人美到心底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品味作品的内容后,良好的外观形象与内在的文化品味,在读者记忆中留下铭刻在心的那种感性之美,仿佛在与作者对话,或是自己就身处在作品之中,或是作品中某个人,身处作品中某一地。这种贴心之美才是作品的最终目的。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品味,把无声的书籍融入在鲜活的生命中,让有些作品伴随读者一辈子,从每个字、每一页、每个符合,每一种色彩等,都让读者难以忘怀,从外到里都爱不释手,整体传达出书籍的文本内涵与书卷之美。能够幸运地实现从单纯的设计者向创作者转型,进而通过创作书籍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幸福。现在,书籍设计不仅仅表达的是一种艺术之美,而且关切着一本书的“命运”,没有市场的书籍往往会被人们遗忘,良好的设计却是唤醒人们读书的欲望。

时尚+文化

一本书代表一个世界。书籍设计师的角色就是讲故事的人,不同的设计师就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当今中外书籍设计艺术的潮流也正在发生巨大演变。书籍设计中的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在设计界曾引发了很多讨论。跨越东方与西方字里行间的时空隧道,时尚与文化成为离不开的话题。对此,中国书籍设计圈的领军人物设计家吕敬人认为,中国的传统书籍设计形态非常丰富,元代的印刷本、明代的绘画本、民间的木刻本、年画,旋风装、卷轴装等,都是书籍艺术的手段。这种传统是通过创新留下来的。书籍设计师不要被传统的模式所绑架,但绝不可能从传统文化的土壤当中剥离开来。世界各国都在现代语境下寻找新的途径。交流讨论的目的,就是寻找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的道路和方法,用中国现代的、国际化的视觉语言来表现中国博大精深独有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从文化输入走向文化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成为文化强国,引领时尚风潮。而不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沉睡淹没在世界文化的海洋中,书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传播。

特色+个性

中国近几年来看出现有许多书藉设计大师的作品,并且受到各界好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江苏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朱赢椿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其设计的《不裁》、《蚁呓》在2007年、2008年相继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图书”,更多的图书获选为“中国最美的图书”。其设计作品突出特色与个性,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

《平如美棠》的副标题是“我俩的故事”,其封面设计如图1所示。87岁时,作者饶平如老先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去世。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的时候,人还能存在。对此,朱赢椿的设计将文图共冶一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稿风貌,又恰到好处地以裸脊锁线和毛边本的装帧体现出了饶平如文字的年代感。朱赢椿为美食专栏作家殳俏量身定制的《元气糖》,是一本任何人拿到都会情不自禁“哇”一声的书。封面和封底的材质摸起来像是一颗软绵绵、颤呼呼的水果软糖,让书籍不再只是文字的载体,而从外观和触感上配合文字完成了表达。殳俏相信,爱美食就是爱生活,爱吃就是爱生命,吃货们从这本书中收获的是双重的心满意足。《一个一个人》被称为“颠覆了整个设计的理念”。因为这是作者申赋渔的个人纪传体断代史,所以这本书设计灵感源于“破损斑驳的旧书”,喻指光阴的流逝。故意做旧,书的封面反贴、用水笔添写了书名等,内页还充满了笔记、点菜单、大前门烟盒纸、图书馆的印章等图案。朱赢椿通过设计,将时间感、书籍之美、哀而不伤的尊严融合在一起。《肥肉》作者集朱赢椿、沈昌文、钟叔河、麦家、蒋方舟、张嘉佳、苏童、池莉等名家散文作品,书中囊括这几代人的胃,比世间所有的档案,都更懂中国。书名没有出现在封面上,封面封底上只印着一块油亮的肥肉,足够醒目,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为了某些“晕肥肉”的读者,朱赢椿还在原著中特别地准备了可以读者自我设计的第二封面。

视觉+体验

视觉时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是读者读书习惯和市场决定的必然结果,如果说书的内容是书的第一文化主体,那么书籍设计则是书的第二文化主体,因为视觉是吸引读者体验的第一反应。中国书籍设计从几十年前被审美遗忘而闲置的荒地开始,到现在甚至大量培养着高等平面设计人才,通过设计将实用配件用来表现审美主题。因为审美趣味的改变,以前被摈弃的杂花野草也可变身奇葩异卉,形成一种别样的美。人们从材料工艺、装订方式的突破中,不断拓展新的美域。中国的书籍设计要反思,在每年几十万书籍大多只有一张漂亮的脸,缺乏内在的表现力量。书籍是空间的艺术,它像一个建筑物,在建筑里需要有各种信息支撑。

总之,书籍设计师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媒人,让书和读者能够相互交流体验。重视书籍设计,更要力戒“过度设计”。大音希声,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效果,看不出设计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要提高平装书的装帧水平,推动平装书的整体水平提高,中国才称得上书籍艺术的强国,从而在世界中成为文化强国,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输出国,才能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才能更好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猜你喜欢

书籍艺术文化
鲁迅与“书籍代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谁远谁近?
书籍
纸的艺术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