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瞭山”民宿改造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6-04-14高海伦
高海伦
笔者对“瞭山”民宿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建筑如何保留记忆,建筑如何与自然相处这些问题上。设计之前考察场地的时候,笔者对传统民居有自己的一些思考,老房子是不是一定要拆除重建?乡土味的东西如何才能保留并加以利用?在我看来,这些被人遗弃的老房子代表了独具中国传统色彩的乡村建筑文化,它们与自然相处的融洽度远超过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基地概况
1.背景
此次项目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该县下的村子住房均为解放初期建造,土木结构,沿山而建,已年久失修,居住条件欠佳。村民渴望改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顺势发展乡村旅游,为民致富。在此背景下,2015中国武义国际民宿创意设计大赛应运而生。
2.改造项目简介
笔者团队此次负责改造设计的项目为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梁家山村的21号民宅。梁家山村口有一颗千年红豆杉,村民们最津津乐道的正是这棵见证着村子历史的古树。民宿所在地正前方有一座美丽的山,民宿具有极佳的观山视野,因此我们在设计之前便已打算将此民宿取名为瞭山,设计思路便自然而然地往与自然相处的方向展开了。此外,该建筑为土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附带一个一层的厨房,原有夯土承重墙由于墙体干湿收缩不均导致出现大量裂缝,原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已不能保证。
至此改造思路已基本明确,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为前提,进而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个设计过程不断地向农民学习与土地相处的伦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设计思考
1.历史与现在
历史建筑是有生命的历史载体,保护历史建筑不仅在于完整地保护历史建筑实体,更需要为历史建筑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中,我们在努力保护原有建筑地域性的同时赋予建筑时代性,保护场地原有的场所记忆与地域文化,增加适量新的元素,改善原有环境,以提升整体环境和空间的质量,最终目的是让老建筑在原有场所记忆的基础上获得与时俱进的活力。
通过研究相关资料与考察场地,对原建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原建筑室内空间较为闭塞,采光通风条件差,建筑结构年久失修,内部墙体出现大量裂缝,显然作为将来以民宿形式存在,原建筑空间是不能满足条件的。
设计要做的第一步便是保证建筑的安全性。我们将已出现大量裂缝的内部墙体去除,新增加木柱、木梁与原有木结构配合,保留并修缮具有当地特色的外部夯土墙,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原有内部墙体被新加入的木柱代替,内部空间便可重新进行设计。我们保留部分原建筑的空间形式,建筑西侧原本为卧室,在我们的改造中,西侧空间仍被设计为卧室,不过我们适当减小卧室面积,增加两个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的卫生间,一个供此卧室单独使用,另一个作为一层的公共卫生间。一层的其他空间均被设计为公共空间,其中包括大厅、水吧、书吧、餐厅等空间,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空间的尺度均不大,甚至可以说尺度小,民宿区别于酒店的其中一点便在于此,我们认为,“小”是人类生活最舒适最安全的空间,人从母亲的肚子中诞生,母亲肚子内狭小温暖的空间是人最开始接触的。公共空间是民宿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来自客人们可以共赏山景,谈天说地,人与人的交流在此大量形成,空间的活力也因此得以提升,老房子因为人的参与重新焕发新貌。
建筑东南侧原为一个扩建的破旧柴房,面积仅七八平方米,我们的设计方案保留这一空间形式,去除原来的破旧黄土墙,改用现代感十足的玻璃作为主要材料,原本破旧的柴房变成了充满阳光的餐厅,为了提醒人们它作为柴房的历史,我们在玻璃顶上加入木格栅,木格栅所用材料均为当地木材,木材不多加处理,仅以清漆和防火涂料处理,木格栅向人展示木材本真的面貌与此空间作为柴房的历史。
2.自然与建筑
前文提到原建筑室内空间昏暗,阳光难以进入,究其原因,该建筑建于解放初期,当时农民的建造技术相对落后,夯土墙作为承重墙不能开大面积的窗,窗口小是阳光难以进入的最大原因。我们的设计方案提出对建筑加入新的木结构系统,建筑外墙已不再作为承重墙之用,因而适当扩大开窗面积自然不成问题。
我们将建筑北部外墙局部去除,添加过梁,换上全景玻璃,后山的景色得以一览无遗。处于室内的人可透过玻璃看到室外的阳光、风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人在建筑里,大部分时间是通过眼睛来享受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墙采用实墙还是玻璃是需要经过仔细的设计的,实墙会阻碍人的视线,玻璃则不会,我们将建筑北面局部实墙改成全景玻璃,室内空间便给人以放大的感觉,同时此空间不会因此让人觉得空旷,一来此建筑体量小,一来建筑靠近后山,后山作为视线的终点很好地收束了空间。笔者认为建筑设计中最难的不是将空间做满,而是将空间做到虚无,《道德经》中写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空间的本质正在一个“空”字。
建筑的二层局部为一层书吧的挑空之处,另还有一处书房作为客房与公共空间的过渡性空间。二层的两处客房均朝南向,客房面积适中,设计风格追求质朴的乡间野趣。山中居室宜明亮干净,不可太宽敞。明亮干净则令人心旷神怡,过于宽敞则费人目力。我们适当扩大了原来的南向窗户,建筑对面的山景便能更多地进入视野,窗框就如画框一般将山景框住,一幅随着自然、气候随时会变化的“画”便成了居者同自然交流的一个媒介。窗面积适当扩大,更多的阳光便能进入室内,提亮了空间,同时让人能以身体感受阳光感受自然。客房上的屋顶增设了天窗,梁家山的空气质量非常好,时常会有星星出现于晚上。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能躺在床上看星星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星空本是自然赠予我们的美好景象,如今也变得越来越稀有了。
3.乡土与现代
随着交通发展与私家车的普及,自驾游、深度游、体验游成为当下旅游的热点,另外当下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得大量居于城市的人想要前往乡间去体验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内各民宿的主人主要为建筑师、设计师、媒体人等,此类群体多数居住工作于城市,且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追求,对自然充满向往与敬畏之心。因而民宿成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流的一个媒介。民宿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审美倾向,民宿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当地的村民看到乡土建筑的价值,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提升村民对于乡土建筑的保护力度。
笔者团队在此次改造项目中力求尽可能多地使用乡土材料,还原民宿本身的场所记忆。建筑保留并修缮原来的夯土外墙,内部墙体有所改动,然而在选材上仍延续当地常用的白色涂料。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材均产自当地,加以防火处理使之更具安全性。我们尽可能地保留原有乡土建筑的氛围,然后追求的建筑空间却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用乡土材料与工艺打造的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你可以随手触摸见证建筑历史的夯土墙、诉说着故事的老木头,感受温暖的阳光,欣赏自然美景,与亲人友人尽情地交流,这种注重人与人交流和感受的空间表达了现代人的品味,同时散发着乡土的味道。
在景观营造方面,本案力求与环境融合。原建筑屋前有一颗香樟树,我们计划将此树保留,在原建筑屋前空间砌上低矮的围墙,建筑的领域感得以加强。前院有几步石阶,我们选用有纹理的天然石块削成,在石阶的缝隙中种上些许野花野草,围墙所选用的带有苔藓痕迹未经斧凿的石块也保留其乡土的面貌。我们还计划在屋后空间种植适量的竹子,阳光通过竹子间的间隙与全景玻璃透入屋内,颇有一番“日光穿竹翠玲珑”的朦胧之感。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可见是尽可能地保留乡间的野趣,在此基础上也有我们对于现代人审美的理解。
结语
此次浙江武义“瞭山”民宿改造项目获得了2015中国武义国际民宿创意设计大赛“民宿设计优秀奖”。此次设计是笔者对于乡土建筑的一些思考,乡土建筑的价值如今慢慢受到社会的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然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创新,乡土建筑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个课题需要村民、建筑师、政府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