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生活环境中对智障学生进行美育内容的选择
2016-04-14黄利萍
黄利萍
摘 要: 在生活中,如何教育智障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且抓住美欣赏陶冶呢?根据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作者认为可以通过生活、环境、生命等,选择美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陶冶,讲述如何通过生活、环境、生命等方面对智障孩子进行美学陶冶。
关键词: 智障学生 美学能力 陶冶方法
有人问:怎么智障孩子的审美这样差呢?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让他们融入社会呢?这真是让人揪心的话题。从特殊教育的过程来看,现在德智体都有渗透美育的因素,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教育与陶冶呢?通过多年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方法。
一、在生活中选择美育内容
在当前智障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非生活化与非人性化的教育,使得本来就缺少生活的学生更加远离社会、远离生活。他们的需求,在我们的漠视中渐渐被忽视。如果我们将审美的目光引向生活本身,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的教育,就能促进学生热爱生活,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1.大自然美的感染
大自然是生活中最美的。家长有空可以带学生出去游玩,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比如,带领学生欣赏温州有名的地质公园雁荡山、楠溪江、江心屿等风景的录像带与图片,在欣赏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让学生用相机拍下自己与名山好水之间的合影,带到学校与其他学生一起欣赏,共同分享大自然的美。2015年,我们学校春游去大学城,看见那里风光宜人,在学生发出赞叹时,我给学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照相机,对他们说:“用相机,把你们眼中漂亮的风景拍下来一起欣赏。”没想到,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拍照,拍下了无数美丽的风景与他们最美好的笑容。给予学生一次捕捉美的机会,给学生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生活中美的事物教育
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有好的与不好的,如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在生活中我会注重资料的收集,如有介绍生活中的好人好事,邻里之间的互助,同学之间的互帮等,以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画下来、做简报、用相机拍摄等方法,帮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美。另外,我总要求家长尽量不要在学生面前抱怨生活,尽量给学生创造愉快的生活心情,告诉学生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给学生营造愉快美好的生活氛围,让学生感受、体验生活的美。
二、在环境中选择美育内容
黑格尔曾说:老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1.教师的感染教育
生活源于情感,情感源于感染。智障学校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很缺乏,而他们现有的情感50%来自于学校老师的体验。我从事了17年的特教工作,有很深切的感受:每一个老师都是不同的,每一个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展现的都是不同的。我是美术老师,班级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美术,说话如我,做事如我。
另外,我曾经对我校中段、高段的学生进行过随访,问他们最喜欢的老师?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不全是自己的班主任,得票最高是学校里打扮漂亮的、仪表端庄的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是老师很好看。不要妄言学生没有欣赏美的能力,其实,生活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教学之外,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我会购买一些有关穿着打扮的书,给他们创设审美情境,让他们欣赏、模仿。在欣赏、模仿的同时,感染时代的气息,逐步提高自己的品味与审美能力。
2.环境影响教育
人们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这是对环境影响说的最有力的一种。你身处怎么样的环境,将会直接影响你对生活的态度与审美情趣。例如,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因为家里的条件很好,父母都是经商的,接触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环境很复杂。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他学会了说谎,学会了欺骗,变得自私自利。什么样的环境会培养出什么养的人格。环境虽然不会对人起到决定作用,但可以影响人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人们教会他们看见的都是积极向上的事情,那么即使他的身体是残缺的,他的世界也是美好的。环境能影响人,更能改变人对世界的看法。在智障学生不能独立判断的时候,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他们把智障的孩子放到不良的(偷窃、说谎等)环境的时候,在环境的引诱下,发现他们就会跟着环境走,有可能变得爱说话,或者变小偷。如果我们把他们安置在愉快的氛围中,他们就会跟着学习,即使看不懂任何有关的知识。
只有让他们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与生命观,发现世界与生命的美。
席勒说:美育的目的不是单独地促进某一心理功能的发展,而是通过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而促使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和谐。只有在生活中,教会智障学生这些,他们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美丽的,他们刚好能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