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4姜萍

考试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姜萍

摘 要: 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使用多媒体可以达到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突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同时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弊端。

关键词: 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 中学化学实验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篮实验用品”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和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互相渗透,发挥其整体功能。但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利作用

1.1化学实验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真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突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利用可控性引导学生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有特殊作用。

1.1.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一般采用抬高实验装置和巡回展示实验结果,但实验仪器的放置是有限的,而巡回展示实验结果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实验现象是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克服这些缺陷。例如,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传统的演示是利用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投影可改在培养皿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

1.1.2突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有些实验操作步骤多且复杂,在多人的班级中进行实验的示范操作,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整个实验做成录像,在学生做实验前给学生看,可以提高实验效率。例如“中和滴定”实验的步骤有洗涤、查漏、润洗、注液、除气泡、调零、滴定、读数、计算九步之多,其中有的步骤既要讲清操作,又要讲明原理,确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把“中和滴定”制成录像,运用特写技术把实验过程表现得清清楚楚,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实验中就有意效仿。

1.1.3利用可控性引导学生观察。

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内容,分清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十分重要。由于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易疏忽而放过那些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对那些容易疏忽的现象进行控制,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试管中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由于生成的无色气体氧化亚氮是主要现象,但氧化亚氮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通常情况下学生观察不到此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录像,在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氧化亚氮的瞬间定格、放大,使学生捕捉到这个主要现象,便于学生观察到生成红棕色气体不是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结果。

1.2通过多媒体演示难以开展的实验。

有许多受实验室条件影响而不能顺利开展的化学实验,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起到特殊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1.2.1模拟对环境有较大污染而毒性较大、危害系数高的实验。

如氯气的制备,由于氯气有毒,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则不利于学生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又具一定的危险性,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就会使学生形象安全地感知实验内容。

1.2.2模拟缺药品少仪器的实验。

一些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进行模拟,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如黄金溶于王水的实验等。

1.2.3模拟演示难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

有一些化学实验在实验室操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成功或现象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如溶液的配制实验、中和滴定实验等,如果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彩色图像显示出来,并将操作过程及实验要点进行分析,则真实感极强,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1.2.4模拟错误操作实验。

错误操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由于学生未亲自做过,老师不允许做,因此学生往往记不住。通过多媒体模拟错误操作,并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加强和规范正确的操作。如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利用多媒体演示错误操作,既可避免现场操作的危险,又可以使学生加深记忆而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此类错误。

2.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容置疑,但过多地滥用多媒体技术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1滥用多媒体技术,忽视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证明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化学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多媒体教学形式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简单易做的实验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只有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2滥用多媒体技术,忽视学生自身特点。

在滥用多媒体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花俏,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工夫上,播放起来,本末倒置,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只能从投影屏幕上看实验,而不是看老师演示实验,也不是亲自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未能观察到,大大限制学生的想象力,缩小学生思考的空间。例如,在锌铜原电池的实验中,我们不仅看到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一理论上应有的实验现象,常常也会看到锌片上有一些气泡生成,如果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就忽略锌片不纯造成的气泡。还有一些多媒体设备投影在屏幕上的色彩与实验事实的颜色有一定偏差,造成学生吸收错误的知识。

2.3滥用多媒体技术,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教学可能会使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教师主观能动性下降,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全部由动画模拟或实验录像授课,相对来讲,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内容演示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实际现象灵活掌握教学思路,但使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后,教师的这种灵活性就受到很大限制,实验现象全凭投影所展示的现象分析,教学比较呆板。因此,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要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复习实验等我们考虑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不能都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变得眼花缭乱,更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教师的人格魅力,忽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基于上述分析,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以“学科为主”的观念,即多媒体的选择运用要围绕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把握“适时”和“适度”,不能追求“为用而用”,切记多媒体永远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只有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使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把它与实验相结合才能丰富实验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

[3]贺湘善,吴俊明.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中学化学卷.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