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体育课中发生运动创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6-04-14彭庄
彭庄
摘 要: 体育课教学任务是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在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及科学的运动方式,不能使机体的工作运行保持在良好的竞技状态,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运动创伤。这些创伤往往会影响教学过程,如果在体育课上教师忽视安全教育,就会发生运动创伤,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安全教育,了解并掌握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发生过运动创伤后的现场急救处理,对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学 运动创伤 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独特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限制,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体育教学方法受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用一种模式概括。教师能否运用正确地教学手段,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之一[1]。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学会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材性质和不同的教学环境科学、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运动创伤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
1.在体育课上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1体育教师对运动损伤的理论认识不足。
体育教师都会在课前认真备课,认真检查本次课需要使用的相关器材的安全隐患,但是有一些教师因为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对工作产生枯燥心理,所以越来越疏忽,不认真检查和排查安全隐患,课前备课不充分,导致学生的动作不够标准,以至于在体育课上出现运动损伤现象。
1.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做各种身体部位练习,对接下来的体育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步骤,它可以让人体由静止状态逐渐过渡到运动状态的一个过程,目的是使人体适应接下来的体育活动。准备活动的作用是调整课前状态,防止学生上课时因剧烈运动发生肌肉与关节等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有些教师在课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量过大、准备活动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不当、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时间间隔过长、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等,均会给接下来的体育课教学活动留下使学生发生运动创伤的隐患。
1.3授课教师组织方法与教学负荷安排不当。
部分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因为对授课教材不熟悉,对授课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了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均按照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特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身体素质,因此也就不能遵守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有一些体育教师对课堂常规要求的并不严格,教学组织能力弱,教师负责学生过多,并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体育教师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学生的意识,同时学生在遇到危险时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运动负荷思想,正确地认识到安排体育课合理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学生集体的可承受性和可接受性;促使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定向变化。
1.4场地设备及不良气候的缺陷。
如场地不平整、器械与学生的年龄性别不相适应;服装是否得体;场地光线是否充足;气温是否过高或过低等这些均是会引起学生发生运动创伤的因素[2]。
2.体育课中运动创伤的预防
2.1加强体育课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预防运动创伤的认识。
通常在体育课上所发生的运动创伤,常常是教师在安全教育思想上掉以轻心,均是在教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项运动动作的技术特点及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具体、明确的预防要求,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运动创伤的预防,并掌握运动创伤的预防措施。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实践前通过分解动作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要领,避免因运动姿势等原因不当所造成运动损伤。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科学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避免出现运动过渡的损伤出现,这是预防体育课中运动创伤发生的重要一环。
2.2课前的准备活动至关重要。
在体育课上许多运动创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运动创伤,都是因为没有做好热身活动就进行体育锻炼的缘故,所以在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提高神经中枢系统的兴奋性,协调心肺功能,增强韧带弹性,增多关节腔的润滑液,避免各种类型的创伤。通过一些简单的四肢运动、伸展运动,人体各部分从静止、抑制状态逐步进入兴奋、紧张状态,从而为即将进行的运动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应与训练内容,个人身体机能情况,环境因素而定;专项准备活动要有一定针对性,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加大活动的比重;有伤部位做准备活动时要谨慎,动作要和缓;在运动中,间歇时间较长时,应在运动前再做次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时间间隔1至4m)[3]。
2.3教师组织方法要得当,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遵守循序渐进、科学性、系统性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在器械类的教学中,必须加强保护和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尤其是少年儿童,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弱,更需要注意保护和帮助。以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安排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量主要是练习次数、总时间和总重量等;运动强度主要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4]。
2.4加强体育课的医务监督工作和场地器械、设备的安全卫生及气候的影响。
教师在体育课应进行医学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机体反应,看学生有无异常情况;教师应对课堂的组织、教法、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件进行课前检查。
参加锻炼或安排锻炼时,必须注意运动场地不平,有碎石或杂物;跑道太滑太硬;器械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裂缝,安排不牢固或放置位置不妥当等,讲一些关于体育运动的卫生常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在运动中,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安全,气温过高学生容易中暑,气温过低学生容易被冻伤,或者光线不足造成能见度差,影响视力等。
3.体育课中运动猝死的预防措施
在进行体育活动前,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身体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如果某位学生不适宜做一些剧烈运动,让其进行轻量、适宜的运动。在每节体育课结束时,安排下节课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清楚下次的运动负荷。大运动量的教学,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再有剧烈运动项目的课程或比赛时,要做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运动损伤等意外状况,教师一定要镇静,及时作出判断,并紧急处理,同时也要稳定其他学生的情绪,让技术好素质好的学生继续练习,以消除其他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5]。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该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及教材,同时教学方法也要合理。教师要学会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运动水平及健康状况的学生合理安排运动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有更重要的意义,当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运动损伤,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那么学生的对体育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大大调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也就得到有效的保障。将体育运动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的脊梁,国家的栋梁,才能配培养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月华,等.学校体育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
[2]谢东枚.浅谈田径教学中运动创伤与预防[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杨锡让,等.实用运动生理学等[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陆斌.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读与写杂志,2014.6.
(作者系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