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国企改革进行时
2016-04-14彭华岗
彭华岗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各地、各部门、各级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共同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年、高产丰收年。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最全面、最系统、最高规格的文件,是新形势下指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目前,与《指导意见》相配套的11个文件已经印发,其他相关配套文件也基本成熟,以《指导意见》为引领、以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N”文件体系已基本形成。“1+N”文件体系,既指明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大的方向和原则,也明确了操作层面的具体政策依据,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N”文件陆续出台后,各地和中央企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本地、本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举措落地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分类稳妥起步,17家省级国资委和40户中央企业已经提出了方案。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80%;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2015年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企业增加11户,总数达到85户。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步伐加快,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集团、南光集团和珠海振戎、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招商局集团和中国外运长航共6组12户中央企业联合重组已完成,中央企业从2014年底的112户调整为2015年底的106户。深入推动电信资源重组整合,形成以“共享竞合”为核心的铁塔模式。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实施,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融合发展。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国务院国资委取消、下放审批事项22项,各省级国资委取消、下放审批事项222项。国有资产监督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协同机制逐步建立,有效性切实提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驻黑龙江省央企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工作基本完成,河南、湖南、重庆等9省市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企业章程,推进“四个同步”,探索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严格落实从严治党管党责任,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三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深入推进,国投、中粮集团开展了业务结构优化、总部机构调整、管控模式重塑、资本专业运作等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上海、重庆等地已研究提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案,并在操作过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向中国节能、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董事会授予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6项职权,其中新兴际华集团董事会选聘了总经理。
总的来看,全国国资系统和各层面的国有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改革政策方案的落地。可以说,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大政方针系统明确,重大举措开始实施,新的航程全面开启,呈现出落实有力、推进有序、实践有效、改革有为的良好态势。我们坚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必将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巨大改革红利,增强改革发展新动能,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推进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加强董事会建设、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组组建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重大问题上,仍有待加快探索,寻求新的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不容忽视,必须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攻坚拔寨、克难前行。
2016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落实年。我们要坚持试点先行,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十项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突破、多点开花,以点带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促进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抓好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既需要扎扎实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推进务实操作,同时也要及时总结交流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做到政策、理论、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