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源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影响

2016-04-14付开贤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生源影响

【摘 要】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调查分析的方式,探讨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影响,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辅导的方法。指出,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村镇的大学生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更重视工作的保健因素,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大学生更关注工作的社会声望与发展成长因素。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辅导时,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应该让他们在关注工作保健因素的同时,也要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而对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要让他们不要太在意工作的社会声望,应该先就业以自立,然后图谋发展。

【关键词】 生源;家庭收入;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影响

一、引言

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将来的成长机会,甚至是人际关系或归属感等。这意味着大学生在择业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一般认为,价值观是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重要信念,对于大学生择业行为而言,也是如此。价值观的形成既受到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考察大学生家庭收入和生源与其择业价值观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预测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择业展开帮助与辅导。

二、研究综述

1、择业价值观概念

价值观就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与否的观念。由于工作本身也包含着很多要素,如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的趣味性甚至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这些构成要素对求职者具有不同的价值或重要性,并且不同的求职者对这些要素的重要性评价是不同的,那些认为工资待遇比其他任何要素都重要的个体,就会选择工资待遇最高的工作,而忽略工作本身其他特点。[1]

青年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既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自身信仰的影响,还会深刻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比如,来自成功商人家庭的青年人更倾向于在长大后进入商界或者自己创业,而来自于公务员家庭的青年人更倾向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的信仰;二是父母有意无意地向孩子灌输关于具体职业或工作方面的知识,这样孩子在长大后就会在这些职业方面形成优势。[2]

Christensen认为,青年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很大程度决定着青年人未来的人生道路,不仅仅是职业或工作上的选择。比如,那些抱有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事商业活动,或者进入娱乐业,他们会有意逃避艰难的创业活动,而选择那些可以立刻得到回报的工作。而那些认为自我实现更为重要的青年人则会更多选择自己创业,以便充分地挑战自己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3]

Robbins认为,由于工作本身构成要素的多面性,大学生可能基于不同的考虑而做出相同的职业决策,比如,在进入著名跨国企业的大学生中,有30%的大学生主要受到高工资的吸引,他们认为物质报酬是最为重要的;有约43%的大学生主要基于企业提供的成长机会,他们认为晋升与发展的机会才是最有价值的;当然,有27%的学生认为企业的社会声望、工资待遇以及给予员工的发展机会都是最为重要的。[4]

2、生源和家庭收入与择业倾向的关系

家庭背景对青少年的职业定向有很紧密的关联,比如,家庭的文化背景(如宗教信仰)、经济条件、婚姻状况、成员数量以及地理区域等都与个体成年后的就业取向有关。[5]当考察青年人的职业选择时,家庭的经济水平、地理区域是经常受到关注的两个因素,原因在于,家庭的经济收入与地理区域往往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影响青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影响其职业选择。[6]

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影响到青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其他信仰,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青年人未来的人生方向。[7]出生在贫困家庭中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注重企业的基本工资待遇、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其他方式的酬劳,而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兴趣发展、能力提升以及挑战自己的机会。贫困者重视工作的物质待遇源于其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富裕者重视工作的发展与趣味性源于生存需要的较好满足。[8]

家庭居住区域也与青年人就业行为有显著关联。来自农村的青年人更为关注工作的物质待遇,而来自城市里的青年则更为关注企业中提供的成长机会,如学习或出国培训机会。[9]农村青年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较高的意识,他们更关注近来的状况,而城市青年一般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因此,更为重视企业提供的成长发展机会。[10]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其家庭背景(特别是家庭收入与生源因素)与其择业价值观具有紧密的关系。本研究将以调查的方式,来探讨家庭背景对择业价值观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297名宜宾学院大四学生为例。所有被试年龄平均值为21.40岁,标准差为1.17岁。男性177名,占59.6%。来自村镇的有171名,占57.6%,其余来自城镇。

择业价值观问卷包括22个项目,测量声望地位追求、保健因素追求以及成长发展追求。重视工作声望地位的大学生会特别看重工作的社会声望,如“单位规模很大”;重视工作保健因素的大学生会特别看重工作的工资待遇、稳定性等特点,如“职业稳定”;重视成长发展的大学生会特别看重工作中的学习机会,如“机会平等公平竞争”。[11]

同时让被试填写自己的生源,即“村镇”或“城市”;并且报告家庭年收入,高于等于“11万”为高收入,低于等于4万为“低收入”,在“5万到10万”为中等收入。

四、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在声望地位追求上,村镇学生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在保健因素上,村镇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在成长发展上,村镇学生显著低于城市学生。

方差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越是重视工作的声望地位;家庭收入越低,大学生越是重视工作的保健因素;但在成长发展方面,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五、讨论与分析

对于大学生而言,生源因素显著影响其择业价值观,来自村镇(即农村与乡镇)家庭的大学生更为关注工作的保健因素,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工资待遇较高并且工作稳定的工作,而较为忽视工作中提供的成长发展机会以及工作或单位的社会声望。而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则相反,他们更为重视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是否能够有较好的成长与发展机会,以及工作能否带来较好的社会声誉。这一点与其他研究具有一致性,比如,姚先国认为来自于城市家庭的青年人更倾向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更倾向于寻找能够让自己能力得到发展的工作机会。[12]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家庭收入较高者在寻找工作时更为看重工作中的社会声望,如单位名声较好,单位规模较大,或者在城市中工作。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则更为现实,他们追求最近的物质利益,要求工作稳定并且工资待遇好,工作的声望与社会地位则居于次要位置。同时,家庭收入较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关注工作中的成长与发展机会,尽管在统计上与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相比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本研究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辅导时,应该根据其生源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比如,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应该让他们在关注工作保健因素的同时,也要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而对于来自城市家庭并且家庭收入较高的大学生,就应该让他们不要太在意工作的社会声望,应该先就业以自立,然后图谋社会声誉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ABLE D M,JUDGE T A. Person–organization fit,job choice decisions,and organizational entry[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6, 67(3)294-311.

[2] ALZALABANI A,NAIR R D.School-to-Work Transition in Saudi Arabia:A Case Study of Youth Cohorts[J].Chinese Business Review,2013.12(7)483-96.

[3] CHRISTENSEN R K,WRIGHT B E.The effect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n job choice decisions:Disentangl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person-job fit[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11.21(4)723-43.

[4] ROBBINS S,JUDGE T A,MILLETT B,et al.Organisational behaviour[M].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AU,2013.

[5] FILIPPIN A,PACCAGNELLA M.Family background, self-confidence and economic outcomes[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2.31(5)824-34.

[6] BJ RKLUND A,J NTTI M. How important is family background for labor-economic outcomes?[J].Labour Economics,2012.19(4).465-74.

[7] 金久仁.阶层视角下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8] 宁光杰.教育体制、家庭背景与大学生就业选择—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实证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12.165-72.

[9] 黄娟.家庭背景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0] 郝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工作搜寻及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

[11]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03)342-348.

[12] 姚先国,黄志岭,苏振华.家庭背景与教育回报率—基于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04) 19-29.

【作者简介】

付开贤(1978-)女,硕士,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专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生源影响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跨省生源调控
重新评估社会化小农家庭粮食生产效率:以SC省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