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目标达成”教学改革的初期尝试
2016-04-14钱小兰
钱小兰
一、“目标达成学习法”思路简介
目标达成学习法,就是“让学生清清楚楚地学,让教师明明白白地教”,实现学做教合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基于共同目标的学习共同体。
目标达成学习法,围绕学习目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预学、课中主学、课后补学,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课前预学就是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把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学一遍,完成对知识和文本的全面独立的学习,结合预学作业定向完成预学任务,然后在预学过程中将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以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而彻底地解决。
2.课中主学又分为三个阶段:交流展示释疑解惑(20分钟)、概括归纳巩固提高(15分钟)、达标检测反馈小结(10分钟)。设计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梳理和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适当进行拓展,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3.课后补学就是根据课堂的检测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的作业。
二、英语“目标达成”课堂的初期流程
在“目标达成学习法”总框架下,自己尝试着探索英语“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步骤。雏形出来后,在组内磨课,去掉无效、低效环节,力争高效课堂。以下是英语“目标达成”课堂的初期流程:
1.明确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要求及重难点。
2.预习质疑
①课代表在课前把各个小组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在一张纸片上(每个课代表分别配有统一规格的书写纸)。
②课上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汇总的问题”。
③个别小组的问题,由其他小组进行解答。普遍问题大多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新课讲授到相应部分时解答。还有未涉及的问题,在下课前的“归纳总结”板块再进行释疑。
在本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预习作业批改后反馈过来的信息,增加一个“预习检测”板块,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预习质量进行检测。
3.新课呈现
在这一板块,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学生的学情,充分展示自身的教学魅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①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讲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
②教学形式多样化,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组内互帮互助;亦或由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新课讲解等。
③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拓宽其思维的广度,挖掘其思维的深度。
④融入子板块促成新知的巩固,如“知识提炼”板块为及时归纳总结知识语言点;“巩固练习”板块为及时解题训练;“中考链接”板块为真题演练,传授解题方法。
⑤整个过程中讲究高效,注意学生中错题以及错误解题思路的反馈,关注课堂中、小组活动中较沉默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思维活跃,分层提高。
4.达标检测
利用导学案上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进行检测。题量控制在5~10分钟,题型可以多样化,可选择笔头作业的方式(考试题型的训练题),也可选择口头汇报的方式(dialogue/report等展示)。
①根据学生学情的层次,可以设计分层达标作业。学困生以掌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知识为主,其他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能力提高。
②检测后,可以进行当堂展示、当堂评价。通过自评、组内互评、自我展示,激发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心态,并提高学生对知识正误的判别力。
5.归纳总结
①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
②学生在“预习质疑”板块中如还有未解答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进行释疑。
6.课堂延伸
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以及课堂表现,分层布置课堂作业。
三、英语“目标达成”导学案编写方案
英语“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以及学生“导学案”中“预习”的完成质量对高效的课堂有着很直接的影响。每周一次的课改会议有很多次都是专门谈“导学案”的编写,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往往是非常激烈的。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在运用了一个单元以后,从第二个单元开始,“导学案”基本稳定了下来。以下是英语“目标达成”导学案编写方案:
1.明确目标
包括:①知识目标;②技能目标;③情感目标。其中关于目标的描述应细化,忌空泛,要明确告诉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如能熟读课文、会运用词汇……
2.前置学习
包括:①预习导航、背景知识;②预习成果。
在本阶段中,要求学生熟读并能拼写本节课的新单词,用铅笔画出重要的词组短语;完成书上相应练习;完成配套预习作业。
3.合作探究
包括: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答案;②在小组内探讨预习中的收获和困惑,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由学生在组内以“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讲解、授新。
在“前置学习”“合作探究”两个阶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预习新课单词和重点短语,把这些单词和重点短语与课本链接,在教材中让学生找出来,必要时在课本上加注音标、标出中文等,为学生的读做好准备。
②检查导学案上的核心句型,可采用学习小组的讨论、翻译,教师或学习小组内提问等形式检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读阅读材料。
③检查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目,可采用小组合作、汇总疑难、教师点拨、及时修改的方式进行,达到对新课的热身、激活的目的,为新课导入做好准备。
④查询搜集新课有关的背景资料,小组内讨论。
教师提前(课前一至两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把导学案上的前三项,即明确目标、前置学习、合作探究作为预习作业,指导学生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教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小组合作交流,研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用红笔修改填补。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长进行汇总,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增补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4.展示提升
将前置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预习问题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组长。
5.达标检测
选择切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进行检测。题量控制在5~10分钟,题型可以多样化,可选择笔头作业的方式(考试题型的训练题),也可选择口头汇报的方式(dialogue/report等展示)。
6.中考链接
选择切合本堂课教学目标的中考考题供学生习题演练。
7.课堂延伸
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题目分层让学生完成。
8.学习反思
四、“目标达成”主要教学形式: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目标达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形式。期中考试前,主要进行了“一对一”的互助模式,产生了周啸、贾梓力等优秀师徒的典型。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课改会议,会议后,完善合作教学模式,逐步推进“四人合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各科学习的情况,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在三次调整的基础上,确立小组分组的名单。设计了“栀子二班小组合作周周记”的表格,加入了日常考评和反馈栏。从第15周开始,正式实行“四人小组教学模式”。课堂改革的魅力逐步体现。以下列举“小组合作”后教师、学生、家长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各个任课教师也开始投入到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这个星期,文科(语文、英语)侧重评价机制中的激励因子。课堂举手发言、作业质量的提高、默写满分的加分促使学生积极心态的发展。理科(数学、物理)侧重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课堂上,课堂外,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及时跟进、检查辅导结果,并给予后续的完善和引导。(第16周)
研究这几次的周周记,发现反馈详细、互动好的学生、家长的人数有所增加,但相对而言比较集中。观察班内10个小组,有的小组适应得很快,而有的小组合作意识是有,但实际操作一直较欠缺。态度在这个课堂模式改革中非常关键。教师的投入也是如此:持续不断的关注,因势利导的教育和激发。关于家长,有的家长用心用智,积极为改革出谋划策,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体现出大度和智慧。例如,浦啸翀家长:“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会制定一个或者一系列合理的目标。既基于团队中每个人的实际又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继而每个人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结合,落实到每个人的每个行动中。就像这表格中罗列的八个类别,争取在每个项目中都有优秀的表现。积跬步至千里。希望浦啸翀同学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能带动好自己的小组,甚至为班集体的奋进贡献力量。”家长的配合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关于周周记,因为每个星期要写,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避免任务观点,要把这种活动内化成一种主观愿望和习惯。(第17、18周)
学生:本周是四人小组合作的第一周,诸多方面还处于磨合期。需要每个小组组员的互相配合和帮助。在这一周内,我觉得我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以前,我总是习惯于独立学习,对一些题目懒得讲解给别人听。但这次是四人小组,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会改进。(高永山)
小组整体要进步,需要每个人努力提高,尤其要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要耐心帮助他们,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不要总是孤军奋战,要团结一致,这样栀子二班才会更加进步!(浦啸翀)
家长:小组合作周中各种新的同伴互助的举措、自我评价、表现优秀的记录以及自主学习课堂等让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初中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愿望和成功意愿,更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情谊。通过这些有益的措施,我们发现孩子有了更积极的心态,有了自律意识和能力,有了责任感,还凝聚了团队的力量。继续努力吧!孩子们!看好你们哦!栀子二班!(浦啸翀家长)
上周,我将四人小组这个学习模式想了一下,认为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周孩子回来,我感觉到她能自主学习,还能和我谈学习心得。交谈中听到了好的方面:比以前更爱问问题了(课内、课外),爱动脑筋。有些问题连我都答不上来,得上网查一查。不过我也感到有些不足:趁机讲话,不会做不思考,更好地抄答案。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不足之处加强合作,让大家共赢。(薄哲乐家长)
五、小结反思
教学没有模式,我们现在探索的“目标达成”教学,只是初期,一切的“有形”是为了成熟阶段的“无形”。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韩立福博士说,使用导学案是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中级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分阶段、分层次来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
下一阶段我们应继续探索:①优化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框架、流程。②合理使用导学案,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③深入教学内核,提高教学质量。④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但凡改革,难免是一路荆棘一路质疑,要珍视在这种复杂环境下的宝贵机遇,高压下的打磨才能滤尽杂质。相信每前进一小步都是质的转变。我们的“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改革尚在初期,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会不断努力,反思,总结,实践,让一切趋于合理、有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