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问,“点燃”精彩课堂

2016-04-14熊慧

创新时代 2016年3期
关键词:点燃文章思维

熊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显然,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人在从教过程中,也一直在探索课堂如何有效提问,后来在尝试中发现,巧妙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其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燃起课堂的精彩。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探索性提问

“牵一发”是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问题”。所谓“主问题”就是从教学主体内容、完成教学主要任务或学生的高参与度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重要问题,它是从正面直接关联与解决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动全身”是指有利于引发学生去探索文本,帮助学生进一步阅读理解文本,分析文本,让学生带着探索的理念去研读文本的这类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被导向深入,甚至能在原来无疑之处产生新的疑问,进而不断探索,不断得到收获,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即可以“执一而驭万”。例如,我在执教《散步》一文时,在学生基本熟悉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在这一家四口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学生听完边认真思考,边不时在书上勾画着。不一会儿,学生一个个举起了手,欣赏母亲、我、妻子、儿子的都有,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关键是这一问题能覆盖全篇。学生首先要弄清楚文中写了哪四个人物,这四个人物各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由此来把握人物的刻画与描写。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来进行评判,从而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题思想有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情性提问

好的问题,能够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维,引发智慧碰撞,激活生命体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情感的涌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深入性、拓展性和开放性,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情趣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起思维的浪花,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应当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属于矛盾的焦点问题。所以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还要了解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很好地设计教学当中的提问环节。例如,在教《有的人》一文时,教学一开始便可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文章第一段中的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与“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否矛盾?当学生都持否定态度时,及时追问:那么句中的两个“活”和“死”应如何理解?这样的两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求答案。学生理解了两个“死”和“活”的不同含义,也就掌握了文本的主题。本来一篇看似难以理解的诗歌就变得简单易懂了,自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分层式提问

新课程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提问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学习需要,使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提问,获得相同的喜悦,让千树万树的梨花都能够绽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难问题进行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教学《变色龙》时,就可以采用分层设问。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写了哪些人物?(这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然后提问:文中通过这些人物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概括事件也是基本的训练)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以此来把握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文中的主人公是谁?(通过了解主人公来揭示本文的主题并了解文学体裁的特点)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展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一组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就会使文章重难点的学习容易多了,也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兴趣点和思索点,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的欢快和乐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跃,从而达到有效的目的。

四、秋日胜春朝的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往往是把新教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与曾经教过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放在一起加以比较,通过提问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因为摄入了学生已知的元素,学生自然会从已知的知识中得到启发,获得思索的途径,也就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条思索的路子。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曾满怀激情地提出问题:“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出了春风到来大地换新装的特点;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风的活力与灵性;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出了生机盎然的春色。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春》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春的?又描绘出了春怎样的特点呢?”这样的对比巧妙结合,充满诗情画意,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境深邃,灵性萌动,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趣。

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逻辑式提问

逻辑式提问是一种层层推进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使得学生有条理性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涵,层层深入地剖析文章的主题,对学生理解文章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教师可以此来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执教《囚绿记》时,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学生“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这是抓住文章的标题设疑,因为此文的标题对概括文章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我马上投出下一个问题:作者具体是怎么囚的?接着重点抛出第三个问题:囚绿之前、之后各写了什么?学生一个接一个地顺利回答了以上问题,这样层层深入,一环套一环,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导向,树立了学好课文的信心,而且对第三个问题还各抒己见,联系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有了这样的课堂开端,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被大大激发。又如,在执教《一双手》一文时,我就采用这种逻辑式提问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在书上找出答案—“天下第一奇手”。然后问:“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双手的?”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要求学生阅读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答案:运用了视觉和触觉,从理性上去感知,一层层写出了手的特征。最后,我顺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双手揭示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境界?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使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很容易理解。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须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从发展学生思维出发,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调动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健康情感的培养。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中是否可以找出一些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呢?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怎能不用好这把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金钥匙呢?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我们多一些巧妙的提问,用智慧“点燃”精彩的语文课堂吧!

猜你喜欢

点燃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基辅骚乱再次“点燃”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