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中有人

2016-04-14陆振东

创新时代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校课堂

陆振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要目中有人,只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尊重学生,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了学生,教育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早已成为大家办学的口号。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每位教师都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地体现出人格平等?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至高无上,学生俯首称臣”,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1.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常有这样一种思想:课堂是教师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姑且不论这种思想的对与错,但至少有一个疑问:课堂到底属于教师还是学生?更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时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就一定能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于是,节假日也不让学生休息,安排早自习、午自习等,整天让学生处于高度疲劳状态,而不管效果如何。这种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尊重客观规律,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做法,表面上学生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学习,而实际上严重违背他们的意志,违反教育规律,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尊重。看似学生在课堂里,其实课堂并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只好在课堂里消极怠工。因此,尊重学生首先得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从教师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生的教育交还到他们自己的手里。

教师们曾经围绕着“学生上课该不该举手”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言必须举手吗?课堂是学生的,为什么发言必须征得老师的同意?随口发言行吗?不举手的学生就不好吗?通过讨论,大家明白,既然课堂属于学生的,学生就有权利举手,也有权利不举手。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师生是平等对话,学生可以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不举手的同学,也许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的想法不成熟,不愿意告诉别人。教师应当尊重他的意愿,没有权利对不举手的学生妄加指责,或有意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事实证明,充满争论声、欢呼声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的天地。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新课程理论的不断培训,教师们逐渐改变了满堂灌的课堂模式,改变了学生必须在课堂里安静听讲、仔细记学习笔记的传统评价模式,构建了课堂“同伴引领,顺学而教”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并在实验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就是提倡蹲下来的教育,建立以尊重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尊重学生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在教育中,我们提倡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教师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其次,尊重学生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再次,尊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学生不抱有偏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个性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学生,初二的时候陷入早恋的泥潭,班主任与家长千方百计地阻挠,可是收效甚微。后来班主任改变方法,与他沟通,共同畅谈各自的一些看法,他听到的常常是班主任对他的肯定,慢慢地他改变了,他能勇敢地抬起头正视别人,他能大方地与其他女同学交流,他能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他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困绕他的泥潭中拔出来。一个人在得到别人尊重的时候,他的潜能最能被激发。还有一位男同学采用绘画和刺绣技术设计的一条牛仔裤在手工制作的项目中获奖,当作品展示时,他听到同学、老师的一声声赞叹,这位平时默默无闻常被人忽视的腼腆小男生,顿时鲜亮起来。所以我们应该感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教育要使这些鲜活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而不是让他们成长为一棵棵“病梅”。所以尊重是一个起点,只有当学生被尊重的时候,他们的活力才能迸发。

3.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下大力气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去学习、研究,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自觉自愿地探索未知领域,切不可闭门读死书!学生在被尊重的氛围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他们的富有朝气的身影在校园里随处都可看到:教室里的埋头苦读,运动场上的勃勃英姿,科技园里的“手舞足蹈”!学生感受到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的尊重,也会潜移默化地把这种尊重化为自己的行动,他们在校园里不会扔一张废纸,食堂里买饭不会越过一米线,学习时不会去打扰别人。诸如此类的良好行为都缘于“尊重”二字。

二、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我们经常对教师说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但校长在管理中是否也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呢?“以人为本”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只有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1.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者要创造一个尊重的环境。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中更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治国安民的哲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阶层,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抱负。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员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帮助教师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让教师在成功中挖掘更大的潜能。学校的领导还应该鼓励教师有不同意见,允许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并且为教师张扬个性提供舞台,让教师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而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正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有老师说“这学校是值得我工作的地方”。那么这所学校肯定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们能练就一身好工夫,能常看到校长带领教师到名校学习取经,或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在这里,教师们更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的优质课比赛、基本功比赛勇夺桂冠,学生各项竞赛佳绩频传,中考成绩骄人;在这里,教师们能深切地感受到领导、同事们的关心、爱护,谁有了困难,大家都嘘寒问暖。校长想大家所想,让每位教师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2.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教师的个性,把尊重、发展教师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就是说,教师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进行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氛围,这对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教师的劳动得到了尊重,教师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也会把尊重赋予学生,这样就形成了彼此尊重,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尊重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尊重”的环境里让师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爱心助人、善于合作、宽容大度,学会尊重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学会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奇妙学校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