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析
2016-04-14曹志勇
■曹志勇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 青海 西宁 810012)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析
■曹志勇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青海西宁810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将持续加大,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始矿山的地质结构,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现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矿山开采活动进行治理,推广应用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实现矿山地质环恢复治理规范化、科学化,逐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水平。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1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1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在采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老隆打穿,贯穿透水断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突然遇到暗河或者蓄水溶洞,那么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大量涌入到老隆。由于这个过程突发性非常强,并且涌入的地下水规模非常大,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井巷被淹,甚至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1.2崩塌滑坡
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就会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并且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露天的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然而对于地下开采则主要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的。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矿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隐患区域的地质条件和人类自身的一些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这种主要体现在一些采空区的山体的滑坡;为了能够有效的将矿区开采中所产生的滑坡灾害进行稳定和控制,就需要对引起滑坡的相关因素加强重视。
1.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其中瓦斯爆炸常见于煤矿,矿坑火灾常见于煤矿和一些硫化矿床。
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了做好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在矿山开采之前,要合理设计边坡的参数。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要通过扫描以及严格的监测等措施来及时了解矿区的边坡,从而稳固矿区边坡。为了防止开采的过程中出现岩石变形或者开裂导致的喷射现象,在开采之前一定要做好专业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开采前的准备工作,例如设计合理的边坡坡度和渣场弃渣的方量,并做好灾害防护措施,做好拦渣以及挡墙的准备,如果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灾害可以及时处理,避免喷射现象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禁止乱弃。对于矿山中原来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要特别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灾害的发生。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2其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塌陷、边坡失稳以及滑坡现象的发生,需要在开采之前合理设计边坡参数,设置排水沟,做好边坡上的排水工作。开采过程中在一些重要的地段要做好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避免滚石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开采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工作,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并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在开采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填平工作,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减少由于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分2部分,一部分是根据现状矿山地质环境,对评估区重要场地、设施、危险性区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以预防措施为主;另一部分根据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预测可能新诱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关的工程治理措施,并进行维护、管理,最终减轻或消除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活动,严格执行设计留设相应的边坡角、台阶的帮坡角和台阶、边坡高度,露天采矿剥采产生的渣土,严禁随意堆放,需要全部堆放至排土场,加强对排土场的的运营管理,防止排土场失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建立完善的监测措施,并且定期进行监测,发现边坡严重变形应及时进行处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对地质灾害点设置监测点,加强巡查、警示等,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先及时建立完善的变形专业监测系统,并定期持续对边坡进行专业监测;先期主要以全面监测为主,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区域加密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及时对变形严重区域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露天开采对矿区地形地貌破坏影响程度严重,采矿结束后难以将露天采场恢复至原始地貌,治理方案设计尽量将该区地形地貌恢复后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场地内现状已经实施工程建筑物、场地、设施,不利于恢复耕地的作物生长,矿山闭坑后对整个工业场地地面设施拆除并实施植物恢复治理。
4 结语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尽可能的避免矿山环境破坏,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无法避免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则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不是个人义务,更不是依靠个人力量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先进的开采方式来支持,还需要所有采矿单位严格的管理。另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立法执法,并加大宣传力度,号召每一个采矿单位能够将安全工作做到位。
[1]周影.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综合治理研究 [D].吉林大学,2013.
[2]程宝成.露天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 [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2015.
[3]刘中兰,郝江军,苏雷.发达国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01:1-4+9.
P694[文献码]B
1000-405X(2016)-9-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