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新疆阿尔金山地区大平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6-04-14余兵杜金花
■余兵 杜金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浅述新疆阿尔金山地区大平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兵杜金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新疆库尔勒841000)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地,尤其在新疆阿尔金山附件更是聚集了大量的金矿资源,本文以阿尔金山大平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地区的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希望本文的写作对同行有所帮助。
阿尔金山金矿地质构造成因分析
1 成矿背景
阿尔金山脉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南缘。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部分。阿尔金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缘和南缘。且主要集中在茫崖要花土沟尧红柳沟尧拉配泉要喀拉大湾等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尧铜尧铅尧锌尧银等。大平沟金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阿尔金北缘索尔库里以北地区。由新疆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发现并勘查。该区在新元古代为古陆。早古生代陆块裂解。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奥陶纪以出现较大面积深海火山岩为特征。早古生代末期的加里东期。本区进入板块俯冲阶段。最后发生板块碰撞。
2 地质特征分析
区域上主要出露新太古界尧古元古界尧蓟县系尧青白口系尧下古生界尧中生界和新生界。以及早古生代岩浆岩尧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等。同时。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变形比较明显。韧性剪切带是一种重要的构造形式。另有晚期脆性断裂发育。矿区夹持在两条近东西向的阿尔金山北缘断裂与库木塔格要白尖山深断裂之间。次级断裂发育。多为南倾陡立的压剪性断裂。主要呈北西向和东西向两组。沿断裂又发育更次级裂隙带及破碎蚀变带。这些破碎蚀变带普遍含金。是该金矿主要的赋矿构造。矿区东部产有二长花岗岩要钾长花岗岩岩株和岩脉。矿区主要脉岩有石英脉尧石英钾长岩脉和钾长花岗岩脉。多沿断裂破碎蚀变带和裂隙分布。呈脉状尧透镜状。具平行排列和尖灭再现特征。其中石英脉和石英钾长石脉普遍含金。该金矿目前已发现五条含金破碎蚀变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尧北西向相间排列分布。共圈定了14个金矿体。矿体多呈条带状尧透镜状。沿近东西向破碎蚀变带产出。产状190毅-200毅尧陡倾。金矿体有破碎蚀变岩型尧石英脉或石英钾长石脉型两种类型。前者规模大尧品位低。后者规模小尧品位高。组成矿石的矿物计20余种。除自然金外。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尧黄铁矿等。其它少量金属矿物有自然铜尧方铅矿尧闪锌矿尧斑铜矿尧钛铁矿尧铜蓝尧褐铁矿尧磁铁矿尧孔雀石尧黄钾铁矾尧白钛石等。主要的蚀变有绢云母化尧绿泥石化尧钾化尧硅化尧碳酸岩化。
3 流体包裹体分析
3.1流体包裹体特征
流体包裹体是被封闭在矿物中的成矿流体。是矿床成因研究的理想客体。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可以探讨矿床的成矿物化条件及热流体尧热动力的来源。大平沟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发育。多密集分布。包裹体很细小。主要为2-3μm。少数大于5μm。稍大者为气液2相和1相液相包裹体。气液2相包裹体的气液比为10依。包裹体多呈长柱状和园粒状。部分不规则状。
3.2流体包裹体成分
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分析中阳离子以Na+为主。Na+/K+的摩尔比为5.9-33.5。Ca2+/Mg2+摩尔比为0.89-3.83;阴离子成分中以Cl-为主。Cl-/SO42-的摩尔比为6.81-22.12。可见。大平沟成矿流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NaCl溶液。气相成分中以水为主。H2O/CO2的摩尔比为37.14-85.59。氧化还原参数CO2/(CH4+C2H6+H2S)也较高。为1.25-7.45。
4 矿床成因分析
4.1矿床成因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大平沟金矿与加里东晚期钾长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属于低温热液矿床。矿床产于奥陶系火山沉积岩系中。矿区内发育加里东晚期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矿体主要表现石英脉型和石英钾长石脉型。硅化和钾长石化发育。中低温成矿。成矿流体盐度低。成矿流体以天水为主。大平沟金矿床受近东西向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的尧以动力变质热液为主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板块碰撞过程中伴随的陆壳岩石(钾长变粒岩等)的深层次韧性剪切变形引发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动力变质热液)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及成矿物质活化再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石英脉中较多钾长石说明了这一点。加里东期中酸性岩浆岩是板块碰撞过程中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洋壳(部分幔源岩石)和陆壳岩石(钾长变粒岩等)部分熔融形成。是成矿流体的补充来源。也是成矿作用的热动力及部分成矿物质的提供者。
4.2成矿过程
本区在经历了新太古代一元古代的区域构造演化(褶皱尧变质和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在加里东期。随着该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和发展。在本区发生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洋壳闭合和板块碰撞作用。引发区内强烈构造变形(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和岩浆活动。从而导致区域性变形变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成矿作用的发生。板块碰撞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条件和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使原来岩石中的金等成矿元素被充分活化。在韧性变形过程中形成动力变质热液和少量重熔型岩浆热液。并形成含金热液。这种含矿热液沿着韧脆性构造变形带中的裂隙运移上升至适宜的构造部位交代糜棱岩或构造片岩。形成蚀变糜棱岩(构造片岩)型金矿床;当含金热液进入到地壳浅部的断裂破碎带时。则形成交代型石英脉矿。
5 结语
大平沟金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板块碰撞伴随的强烈韧性变形和重熔型花岗质岩浆活动过程中。是受板块碰撞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动力变质热液为主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大平沟金矿床成因与成矿时代的确定可以深化该区成矿规律的认识。在该区。应在与加里东期板块俯冲碰撞相伴生的韧性变形带发育和岩浆活动的部位(如红柳沟地区)进一步找金矿。金矿床与板块俯冲碰撞及伴生的韧性变形带和岩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与目前全球主要金矿成矿带与板块(包括古板块)碰撞带一致的分布规律相吻合。
[1]魏海峰,王怀涛.甘肃省肃北县黑山梁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甘肃地质. 2016(01)
[2]史致元,王玉增,刘金波.吉林福安堡钨钼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J].吉林地质.2003(03)
[3]黄智山,陆礼宝,雷振东.广西宾阳县马岭地区铜钨钼矿深部找矿分析 [J].西部探矿工程.2008(11)
[4]梁溢强,严小陵,张旭东,刘殿文.云南某复杂多金属钨钼矿选矿新工艺研究 [J].中国矿业.2009(12)
P612[文献码]B
1000-405X(2016)-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