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清照词作中的情感表现

2016-04-14候妙娟

参花(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清照

◎候妙娟



浅谈李清照词作中的情感表现

◎候妙娟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李清照一生经历起伏跌宕,从繁华走向落寞。经历了北宋末的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到南宋初年,社会整体环境趋于稳定。朝代的更迭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态,这些因素在总体上都影响了他们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她从优裕走向苦难,使得她酿就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新和词意。这些在她的词的风格和内容上都有强烈的体现。她的词作中强调自我情感的表现,有表现烂漫天真的,也有表现离愁别绪的,同样有抒发民族爱国之情的作品。今天,重温李清照笔下的作品,依然觉得她情怀与众不同,人格魅力光彩照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宋代词坛上,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熠熠生辉。

关键词:李清照 离愁 爱国之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一生经历起伏跌宕,从繁华走向落寞。经历了北宋末的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到南宋初年,政局的破裂到建立,社会整体环境由动荡到稳定。她的词作也由于这些经历而发生了改变。她的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其感情世界里既有表现在词里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般的羞涩和天真,又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丧夫之痛和流亡之苦,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词中表现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主义的激情和豪迈。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赵明诚也出自仕宦之家。当时李清照之父做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做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两人婚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品古籍、赏诗画、玩金石,这些带给他们特殊的精神文化上的享受,使得他们忘记了纷杂的生活。由于夫妻二人有着相同的趣味和爱好,精神生活的和谐,使她沉醉在一种无尽的幸福里。这也是李清照前期作品所产生的基础。然而时代的灾难以及个人生活的不幸,使得她晚期作品思想内容和情感都备受影响。她生活在南北宋过渡期,金人的入侵,使北宋的江山破裂,政权和文化南渡,这些政治上的变化,直接破坏了她的平静安宁的生活。朝廷党争,政局动乱,在逃难中,她和丈夫苦心收集的万余件书画文物也在逐渐散失。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竟于卒于建康。这一系列强烈的情感冲击着她,但这些情感并未将她打倒。她从孤独、凄楚的感情中解脱出来,诗词的创作表达基调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笔者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她词作中的情感体现。

一、欢快明朗的情感作品

(一)少女时代的作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史载其母于氏也“善属文”。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无形地影响着她,加之她天资聪颖,禀赋过人,才华出众,博闻强记,这些都为她日后作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另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她性格开朗,才华在少年时期便崭露出来。我们从她少年时代的作品可以看出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的在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满细小的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跳下秋千的如花般的少女天真烂漫、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发现有客人来,她匆忙地也没顾上穿鞋子,害羞地着急跑,跑的时候,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也顾不上拾起。她害羞地跑到了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把封建时期深闺少女的心理和行动直白地表露了出来,也就是把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遵守的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微妙而细腻,但却打动人。整首词,寥寥四十一个字,但却把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开心地荡秋千,到汗水湿透衣襟,跳下秋千慵懒地休息时,看到心爱的人来了,一脸娇羞地跑掉,想看却又怕看,纯真烂漫,却有几分矜持的少女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人不由得对主人公产生怜爱。

我们再来看她的《浣溪纱》:“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也同样是她早年的作品,全作以白描手法,描绘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通过它们抒发出她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的情景,用倒叙的方式,前边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形容出春光灿烂春风和煦。寒食节正值夏历三月初,也正是春光极盛之时。在熏炉中燃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描写出闺房中的幽静温暖。这几句写出了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词中表达寒食节已到,但却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景欢畅。江梅花期都已过了,但杨柳却正又飘花。这里描绘出少女眼中的所见、心中所感的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表现出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凌乱的情怀,并表达出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后几句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把细微的心理活动表现得生动至极。

整个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二)婚后的作品

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由于二人有着相同的趣味和爱好,经常一起诗词歌赋,整理古籍,搜集书画和研赏金石珍品,他们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并享受这样的幸福。她沉醉于这样的幸福,并把这种情感融汇进了她的诗篇中,《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就是代表,文中用活泼、简明的语言描写了一位少妇动人娇羞的形态,随着丈夫出仕,离别的情绪也逐渐多了起来。

二、离愁别绪之情的作品

(一)与丈夫离别后的作品

虽然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皆为官家子女,但是因为家族并非富贵之家,两家也都生活节俭,因此婚后赵明诚在太学读书,也仅是初一、十五请假回家与妻子团聚,团聚期间两人共同研究远古碑文,共同沐浴在文化艺术之中,感情也愈加深厚,然而两人聚少离多,长此以往,李清照的离别之情便随之而出。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通过描写荷花残落、竹席冰冷、一叶孤舟、一行大雁、一轮明月、一地落花这些景物来抒发词人孤独闲愁、寂寞离别之苦,热情大方,直言不讳。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位少妇思念丈夫的真实感受,离愁反复缠绵挥之不去,衷肠难诉,欲语还休,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整首词以清新的笔调、细腻的风格,给生冷的景物注入了浓厚的情感,虽是写景亦是抒情,情景融合,耐人细细寻味。从这首词中我们也感受到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深厚的感情,这也为后期丈夫病逝后的离殇之苦种下伏笔。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用浓睡、残酒描写出了时间和心理的变化,又以卷帘道出天已亮,道出了整首词的场景。与卷帘侍女的对话婉转地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惜花怜花之情。整首词没有一个愁字,但是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了离愁之情。尤其是绿、肥、红、瘦本是普普通通四个字,但是词人将其组合后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春天渐渐消逝,盛夏缓缓而来,同时也流露出其内心的苦闷之情,感叹红颜易老、青春易逝。整篇词篇幅虽然短小,但读起来意味深长,借景抒情,清新灵巧,也体现出了词人艺术功底的深厚。

李清照无论思想还是才情上都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约束,使她整日无所事事,仅有的乐趣便是与丈夫研究碑文,阅读典籍,欣赏画作,而政治斗争以及家庭困顿使她的词作充满了惆怅聊赖之情,这些情感看似有关情爱的苦闷,但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以及基层的妇女的精神、情感世界。

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抓,北宋朝廷坍塌,史称靖康之变。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不得不南下流亡,面对战争带来的惨剧,也激起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建炎三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知州,独自前去建康奉召,这对夫妻不得不再次分离,在独自流亡的路上,李清照感于时局与背井离乡以及思念丈夫之苦,写下了《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首词,词人将幻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正值七夕,天上的牛郎织女且能相逢,然而他与相爱的丈夫却要忍痛分离,满目凄凉孤寂,以至于都能感觉到蟋蟀的叫声将梧桐树叶都震落下去。浓浓的离愁以及对时局的感伤相交融,更加使这首词凄婉动人。

(二)丈夫病逝的作品

然而对于李清照而言,更加不幸的是在流亡途中丈夫上任湖州知州途中染疾,卒于建康,自此李清照陷入失去挚爱以及痛失家园的悲痛之中。她在给丈夫的祭文中写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诚自堕,怜杞女之悲深。”从此她便深陷凄苦哀愁的境遇,一直到她去世。

丈夫病逝,李清照独自颠沛流离到杭州,丧夫之痛加之逃亡的艰辛给了她无尽的折磨,也使词人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孤苦无奈之下,李清照再嫁给了张汝舟,然而张汝舟仅仅觊觎李清照的一些收藏,婚后发现李清照并无太多财物之后便对其百般欺凌,李清照忍无可忍,便告官要求离婚,然而宋朝女子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因此李清照身陷囹圄,好在在亲友的相助之下使其很快摆脱了牢狱之灾。在经历了这些磨难之后,她写下了《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被后人称为传世之作。整首词看似赋秋实则赋愁,充满了深深的愁、无尽的愁,愁的不再是早期的闺中生活之淡淡哀愁,夫妻离别的怨愁,而是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碑文书画尽失后自己饱经流亡后深入肺腑的哀愁,词人抒发了自己的无助、寂寞与凄凉,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抒发民族爱国之情的作品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多以描述闺中生活以及夫妻离别的苦闷情绪,题材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思想,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真诚,对个性自由的渴望。而后期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对时事的感伤,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凄苦生活中浓浓的孤独、惆怅与哀愁。

《漱玉集》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渔家傲》就出自词人流亡时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首词磅礴豪迈,与词人以往婉约风格明显不同,有豪放派的风格。词首描写了海天一色的壮阔图景,巧妙地用接、连、转、舞这几个动词描绘出了天、云、雾、星、河、千帆的壮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又通过与天神的问答揭露了现实社会政治腐朽,对朝廷的失望,也描绘出词人心中理想的世界以及对美好的向往。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作前期主要描写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情感思想,题材多为描写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愁别绪,敢于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后期的词作主要是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流亡生活后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长期孤苦生活中浓浓的哀愁与惆怅。无论前期还是后期词作,我们都能体验到词人强烈真挚的情感,通过她的词作不仅看到了一位封建社会女性的天真与离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深深的爱国情怀,看到了斗志昂扬、永不低头的中华民族气概。

参考文献:

[1]唐圭璋. 李清照词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1986.

[2]李素平.从李清照的风雨人生看其词的风雨意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06).

(责任编辑 王芳)

作者简介:(候妙娟,女,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师培训部,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性格刚烈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谈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