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中职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研究

2016-04-14林光昶

江苏教育 2016年44期
关键词:现代化岗位实训

林光昶

宿迁市中职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研究

林光昶

以宿迁市六所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两年来的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基本情况为依据展开研究,分析后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在目标定位上需要坚持“三性一化”的要求,遵循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人才培养

为了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质量,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宿迁市教育局统筹规划,于2015年全面启动区域内四星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得到社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一、中职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定位

(一)经济性

专业群的“群”属性来自于经济学领域的产业集群理论,是基于资源集聚比较优势采取的提高竞争力、追求效益最优化的手段。专业群的定位应该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服务领域,做到群内各专业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成本效益最优的前提下,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1]发展方式上要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要充分适应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性、产品(人才)市场适销性。

(二)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有很大区别的一类教育,专业群建设一定要突出其职业性,而职业性又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除了传统产业工作岗位外,涌现出大量新型的工作岗位,专业群建设要紧盯新的职业岗位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培养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三)层次性

经济转型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较大变化,除了需要由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之外,对中职教育提供的人才在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要定位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内涵上要使培养的人才能与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技术规范对接,与新型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对接,为其培养大量的适用性人才。要做到与高等职业教育区别发展,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四)现代化

“现代化”是新时期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属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大背景下,“现代化”内涵在不断地发展。专业群建设的现代化,一方面表现在数字化教育、网络化教育如何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效率;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与产业资源以新的配置方式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实现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因此,今后在专业群建设上一定要突出其“现代化”的属性,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化专业群的构建导向

(一)以对接产业链为导向建设专业群

在制定专业群规划时,强调以专业群所面向的产业链及相关产业为核心,分析其整体架构,进而分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专业群。以产业各环节间的纵向联系来设计专业群,需要对区域内主导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向有准确的判断,专业群布局涉及面较广,对设施设备投入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深层次参与,以动员足够的资源来建设专业群。

(二)以对接职业岗位群为导向建设专业群

职业岗位的设置与要求是进行专业(群)规划的重要依据,专业(群)的设置必须与职业岗位群的设置保持高度一致。以对接职业岗位群为导向建设专业群需要以相关行业岗位的具体分类和能力要求来设计专业,同时满足企业的主要岗位及其他配套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这种设计需要相关行业的生命周期及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等信息资料,并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2]防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很好地契合。

(三)以专业(学科)为导向建设专业群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群也可以特定的专业为导向,整合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来建设,将现有教学资源重新在相关专业之间进行配置,以取得最大的利用效率。这种规划需要将现有专业按照相对应的企业需求进行重组,在专业群的适应性上要充分论证,防止“新瓶装旧酒”。

三、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双轨互动”的师资培养体系。现代化专业群能否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离不开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并能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师资队伍。建立“双轨互动”的师资培养体系,就是采取以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岗位互聘、互兼互培的模式来培养、使用师资的方式,即有计划地分配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与企业技术骨干进校指导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岗位上实现互聘轮岗,形成机制,系统性地培养专业教师,做到专业教学技能与生产实践不脱节、理论与实践不脱节、专业技能和技术更新与社会经济发展不脱节,真正成为进课堂能教学、进企业能生产的“双师型”教师。

第二,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平台。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要坚持模块化、层次化建设,做到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层面的资源能充分互通、共享,专业方向、专业拓展层面的课程能由学生个体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选择。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与互补。

第三,建设“互通互用”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职业技能需要和未来岗位要求的变化趋势,对学校内相关实习实训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对外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或车间。作为学校实习实训的补充或延伸,这样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建设“互通互用”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可以提升学校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备性,也可为企业生产、科研补充必要的资源。

第四,创新“协同集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其实质就是要做到“协同集成”,[3]即组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教学,打破专业的限制,突出专业间的协同和专业与岗位需求间的协同,以情境化、项目化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专业素养的“协同集成”培养模式。

第五,建立专业群建设协调机制。由于专业群建设较以往单一专业建设的复杂性要高得多,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以保证参与各方在建设行动上保持一致,有效地保障各方的利益。这一协调机制应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学校以及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的广泛参与,具有实际运作程序及保障措施等。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配备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群课程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专业群建设工作自2015年启动至今,虽已取得很多不错的成绩,但仍旧存在核心专业引领性不强、师资队伍结构不完整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运行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建立专业群建设的统筹机制,明确专业群建设不是教学资源和师资的简单组合,而是系统性整合及优化的理念。二是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做好后续评价工作。专业群在建成之后,要持续对其跟进评价,对资金投入、人员和社会资源的投入与运用、教学环境建设进行持续性监督,尤其要注重对专业群内涵建设的促进、提升。

[1]周晶.区域中高职专业协调发展的三个经济学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

[2]梁芳使.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G712

A

1005-6009(2016)39-0055-02

林光昶,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沭阳,223600)教务处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及会计学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化岗位实训
边疆治理现代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