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课堂上的逆向思维

2016-04-14江苏省建湖县教师发展中心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天游峰刘老师逆向

江苏省建湖县教师发展中心 肖 江



浅议语文课堂上的逆向思维

江苏省建湖县教师发展中心 肖 江

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其思维品质的提高。本文从一则课堂教学片断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强调了学生逆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从教师应该有逆向思维、设计逆向思考的问题、及时鼓励评价这三个方面阐述学生逆向思维培养的思考与尝试。

一、课堂教学片段

在学习课文《学会合作》第4自然段“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时,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师:既然合作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合作”呢?下面我们学习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观点。板书:卓有成效地合作。

师:你理解“卓有成效”的意思吗?

生:卓有成效就是很有效果,有显著的效果。

师:是啊,它是一个成语。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加上“卓有成效”这个词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说,生活中有没有合作了,但是结果却不成功的事例?

学生很惊讶。

生:老师,很多人干一件事,肯定会成功的。

师:你们听说过“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吗?有一天,天鹅、梭子鱼和虾一起拉一车货物。三个人都使出自己浑身的力气,但最后小车却纹丝不动,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议论纷纷。

师:它们这是合作吗?那为什么不成功呢?

生1:老师,我知道了,天鹅是往天上飞的,梭子鱼是往河里拉的,虾是往后退的。

生2:它们三个人虽然都用了吃奶的劲儿,但它们拉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小车不动。

生3:老师,我想起有一次我们几个堆雪人,本来已经商量好各自要做的,我负责滚大雪球做身子,一个人负责滚小雪球做头,还有两个人负责去找东西做雪人的眼睛和鼻子。后来,他们看我滚雪球好玩,就个个跑过来跟我一起滚雪球。结果,到了天晚的时候,我们就滚了几个大雪球。

生4:老师,我也想起来了,那次我和成安祺他们一起做手抄报。成安祺负责找资料,马宁负责抄写,我负责画画,肖公舜涂颜色,我们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弄好了一张手抄报,后来参加学校的手抄报评比,我们的手抄报还获了一等奖呢。这就是成功的合作。

……

二、我的反思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是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学会合作》这一课,常见的教学设计是围绕“合作的定义及重要性”“怎样进行卓有成效地合作”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只要对这两个问题分步思考、理解后,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课堂,虽然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能学会反思,学会批判性的思考。而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生活中有没有进行合作,结果却不成功的事例?”虽然把学生问住了,却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从不成功的合作案例中去理解合作的要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狼和鹿》,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因为人们对狼和鹿的思维定势,认为狼是凶恶残暴的,鹿是和善温顺的,所以人们对狼大开杀戒从而造成生态灾难。由此可见,思维定势是多么可怕。

鲁迅先生就习惯逆向思维,习惯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考量社会万象,去思考民族命运,所以的他的作品才会那么深刻,那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批判力量的逆向思维呢?

1.教师首先要有逆向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能逆向思维,能进行批判思考的人。这种逆向思维应该贯穿教学始终,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课后的教学反思,都应该进行逆向思考。老师这种追究学问的精神,势必会影响学生,破坏班级求学、好思的学习氛围。

比如说备课时,拿到一篇课文后,在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要试着跳出来,对作者的安排、写作意图进行逆向思考。要想做到这样,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感受不同角度的精彩。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和放风筝。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思考:“为什么作者苏叔阳要选择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 后来我搜集了作者的资料,了解到苏叔阳的坎坷人生,体会到他的自强不息。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在深思熟虑后明白:谈腿疾和写板书是写刘老师的工作,而放风筝是写刘老师的生活,作者选了这三件事,就是从工作和生活两个角度表现出刘老师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得刘老师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丰满。另外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这就是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写法,对学生的写作也有指导作用。

其次是要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有一句话说得好:“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了我们。”所以,我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逆向思考的习惯,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人的思维有时候是稍纵即逝的,所以,一旦产生了新的疑问,有了新的想法,就可以先把它记下来,再慢慢研究。其实每天写一写反思日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设计促进学生逆向思考的问题

从上述课堂教学片断可以看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逆向思考,所以在教学中应因时因地设计能促进学生逆向思考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时,用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烟台的海》可以用“课文为什么把冬天的海放在开头来写”来导入新课;也可以在课文学完,总结的时候,提出逆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比如在学完《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天游峰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他那么大的年纪为何还要扫天游峰?有人说因为他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就只能扫天游峰生活,谈不上豁达、自信,你又怎么看?”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让学生陷入了沉思。然后再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就能比较深入的理解了人物,明确文章的主旨。

3.对学生的逆向思维给予及时的鼓励

有时,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也会进行逆向思考。他们的发问,教师如果没有准备,甚至会被问倒。此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恼羞成怒,大声责骂,而是应该大声地表扬,以此告诉每一个孩子这样的思考很重要,也很可贵。

在教《夹竹桃》这课时,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课文的第三段根本不是写夹竹桃的,为什么不去掉呢?”我没有立刻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借机“火上浇油”:“是啊,这一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联系?是不是作家写走题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读,学生们最终体会到这一段虽然没有一个字直接写夹竹桃,然而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夹竹桃的“韧性”写得形象鲜明。

总之,逆向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那么就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始我们的教育实践。

猜你喜欢

天游峰刘老师逆向
丹山碧水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逆向而行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