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动感即美感
2016-04-14崔晶薛巍
◎崔晶薛巍
镜头的动感即美感
◎崔晶薛巍
专题片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形态各异,而运动镜头带来的动感美就是其中之一。说起运动镜头,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镜头的升降、推拉、摇移、跟拍等拍摄手法,这也是电教工作者较为常用的手法。运动镜头能够赋予专题片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灵气与神韵,很值得我们通过不断的借鉴与实践来充分释放这份美感。
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北碚区委组织部联合摄制的《逐梦虎头山》,其制片方面的诸多优点中尤以运动镜头的娴熟运用更令人眼前一亮。笔者从中衔之一二,邀您共同赏鉴片中带来的这份可贵的美感。
大气的升降拍:如果能够突破画幅对空间的限制,让观众体会到更多层次的空间变化,想必效果一定美不胜收。众所周知,镜头的升降拍摄就有这样的优势。镜头的水平摇移实质上是打破画幅左右两个边界,展示出连续的横向空间的广度;而镜头的垂直升降起落则是在突破画幅的上下边界对空间的限制,展示出空间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科技的进步,能为影视工作者使用的运动器材也越来越丰富,很多电教部门都配置了航拍飞行器等可以提供升降拍摄的设备。这些先进手段既能够展示出全景环境的广大优美,也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例如《逐梦虎头山》在拍摄虎头村全景的时候,就启用了两架无人机从天空俯拍,用大全景来交代环境、烘托气势,带领观众全景俯瞰了致富后的虎头村的崭新面貌。其中开篇第一个镜头尤为特别,镜头聚焦在航拍飞行器从静止在地面到起飞的过程,提示出片子的讲述即将开始,也意味着带领观众追随航拍器的观看体验正式开始。随后的镜头就直接转切到航拍飞行器的拍摄视角,上升到平移再到下降这样一系列的大全景视觉体验,令人耳目一新。
轻盈的跟拍:镜头随着物体动,观众的目光和思绪则随着镜头动。镜头始终跟随运动的主体进行拍摄,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这样便可以表现处于动态的主观视线,使观众形成身临其境之感,帮助表达场景中产生的不同情绪。跟拍在拍摄时可以分为平行侧跟、前跟和后跟,而无论选择哪一种跟拍方式都存在镜头稳定性不够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可以尝试将镜头固定在某个物体上进行跟拍。比如在《逐梦虎头山》一片中,在拍摄主人公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穿行的画面时,片子除了采用汽车跟拍以外,还在摩托车前轮架上安装了一台运动摄像机,拍出了车轮贴近路面前进的感觉,进而表达出了主人公对改变家乡面貌的迫切渴望。在讲述到年轻的主人公通过一次精彩的演讲让镇领导和村民看到了他热爱家乡的火热情怀时,镜头低位接近地面平行移动,模拟人走路时步态的速度来拍摄演讲会场的桌椅,让运动画面与同期的解说词融合对接,观众便同步接收到了片子所传递出的信息和情感。
灵动的推拉拍:一个运动镜头由起幅、运动和落幅三部分组成,起幅是这个运动镜头在运动前静止的画面,落幅是这个运动镜头运动后静止的画面。一般而言,推镜头是镜头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变动焦距,使画面框架中的主体不断被放大,周围环境不断变小,具有明显的突出和强调作用;拉镜头是镜头不断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及远拉开与被摄主体的距离,形成视觉后移效果,表现出局部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以局部为起幅,也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的想象,形成悬念。在《逐梦虎头山》片中我们看到,片子的前半部在交代虎头村落后和修路引发村民争议等背景时,拉镜头聚焦了写有“王家祠”几个字的牌匾,起幅是这三个字的特写镜头,落幅是挂着牌匾的院落,观众随着镜头的拉伸体会出片中所要传递的信息。还有一处,片子在讲到三十二年前主人公儿时就萌发了改变家乡的梦想时,对情景再现手法拍摄出的主人公儿时坐在柴草堆上讲述梦想的画面进行了老旧泛黄处理,同时使用推镜头,由远及近地将观众的思绪引带到主人公的身上,瞬间突出了主题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