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干部如何说话、做人与做事
2016-04-14唐宗礼
○唐宗礼
下派干部如何说话、做人与做事
○唐宗礼
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是加强干部轮岗锻炼,提升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提高综合素质,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实现下派任职的预期目标,下派干部就必须会说“三种话”、善当“三种人”、愿做“三件事”。
一、会说“三种话”
首先要会说群众“乐听话”。谁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谁讲话群众就爱听,否则,即使你说得天花乱坠,群众也会爱理不理。因此,下派干部要放下架子与群众拉家常,真心听他们的诉求,真情与他们沟通,真切体会他们的感受,站在与群众平等的位置上多说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家长里短的话,与他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如此,群众才会把你当知心朋友,你说的话群众才爱听、乐听。其次要会说群众“易懂话”。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主张、自己的想法用群众的习惯语言表达出来,多一些通俗易懂的方言俚语,多一些打比方的解释,避免生涩之语让群众听起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再次要会说群众“可信话”。有的人下到基层之初,往往会在群众面前拍胸脯,保证给群众办这样的实事、那样的好事,可是,光打雷、不下雨,结果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讲话也就无人可信。为此,下派干部一定要说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多做少说,凡是说出口的话必须一口唾沫一个坑,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信,以信立威。
二、善当“三种人”
首先是善当群众的“自己人”。要放下领导干部的架子,丢掉城里人的身段,抛弃文化人的清高,和基层群众坐到一起、干到一起、谈到一起,让群众真正把你当“自己人”。其次是善当群众的“领头人”。要切实把自己下派任职的职责担当起来,把基层班子建设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带头维护班子的团结,带头执行班子作出的各项决定,以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为群众树立标杆,增强基层班子的公信力、凝聚力、号召力。再次是善当群众的“引导人”。领导干部下派任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指导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幸福指数,否则,说得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下派干部要注重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基层经济实力,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有信心。
三、愿做“三件事”
首先要愿做“稳定事”。没有稳定的环境必定难以打开工作局面。为此,下派干部要对那些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影响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敢于触及,主动上手,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找出影响稳定的症结,从而用法律、用制度、用过细的思想工作一一化解,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千万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棘手问题躲一边,让矛盾和问越积越深,越聚越多,影响和谐稳定的干事创业环境。其次要愿做“接力事”。少数领导干部走马上任“三把火”,都是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目标,不管前任遗留下的工作是否值得继续去推行,总是另起炉灶,由此导致基层工作常常处于一任领导一个思路,一任领导一个规划,拆了建、建了拆等反复无常状态,既劳民伤财,又贻误发展时机。下派干部在出新招的同时也要“理旧事”,注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诚心诚意接好基层工作的“接力棒”,不折腾、不反复,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基层群众负责的态度,沿着基层建设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再次要愿做“清廉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清廉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下派干部能否立得住脚、扎得下根、打开工作局面、赢得基层的拥护与好评,关键是要看能否为政清廉,否则,一事当前,处处为自己着想,为小圈子着想,必然丢失民心,拉大与群众的感情距离。为此,要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公开公平公正处理一切问题,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中彰显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高尚品质。
(作者单位 江苏油田采油三厂)
(责任编辑楚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