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校园捐款变了味
2016-04-14文美林
文美林
别让校园捐款变了味
文美林
捐款;爱心;教育;价值澄清
抱着捐款箱从教室出来时,我的心情依然是沉重的。是啊,捐款前的一番声泪俱下的总动员,我深信,学生与我一样感动……
公布捐款结果了,我略微留了下心,我们班的捐款数额排名靠前,心中不免有些得意: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捐款倡议书没有白写,钱捐上来了,孩子也受到了教育,正所谓一举两得啊!我快步走进教室,急着将这一结果告诉孩子们:
“同学们,天地无情人有情,你们的捐款将会很快送到灾区,你们稚嫩的爱心会让灾区人民倍觉温暖……”
“老师,我捐了200元,是我妈妈给的!”
“我也是!”
“我捐了100元!”
我发现,孩子们一脸的骄傲。
“老师,项天天是没有爱心的小气鬼,灾区的人民那么可怜,她居然只捐了一角钱!”
唰,同学们的目光马上聚焦项天天,她的脸霎时涨得通红。
“一角钱,这也太抠门了,丢在路上都没人捡!”
“我们要和没有爱心的人断交!”
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居然引起一片共鸣。
天天再也忍受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没想到孩子们眼中的献爱心已经变了质。在他们看来,金钱已然成为衡量爱心的标准。该怎么办呢?望着低头哭泣的项天天,我的头脑迅速思量着,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呀,近几年因各类捐款新闻引发的网友口水战比比皆是,何不借此话题对全班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呢?
我不动声色,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决定让他们直面这个已经上升到白热化的话题。“同学们,这次捐款谁捐得最多?”“吴小宇!”几乎是异口同声,真没想到,不记名的捐款,学生对捐款额居然了如指掌,真不知道捐款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那谁捐得最少呢?”“项天天!”又是异口同声!可怜的天天!这次居然是我再次触及她心底的痛,这无疑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呀!“原谅我,孩子!”我心中默念着,同时迅速地打开电脑 (多媒体教室带给我们的便利可想而知!)搜索:龚忠诚,18岁,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严重退化,只能靠双手走路。14岁时,他随父亲来到广州,开始乞讨生活。地震来了,龚忠诚前后四次给灾区捐款,合计金额上百元。又搜索:地震第二天,伤亡数字仍在持续上升。中国拥有财富最多的一批人——胡润2007年百富豪榜单上的各位富豪们也伸出援助之手。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曾经的女首富——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认捐1000万元。我迅速将这两则新闻展示在同一平台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谁捐的钱多?金钱=爱心?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小学阶段的孩子,思辨能力已经可见一斑!有的说:“灾区同胞在受难,我们遥遥祝福并掏出一点钱,也许杯水车薪,但是大家的心是真诚的。”有的认为:“一份祝福,一点关心,一样的纯净美好。”最终,大家的认识得到了统一:爱心不分高下,捐款不是攀比。每一分钱都是高贵的,每一份捐助都是神圣的。当我的目光再次在天天的脸上作短暂停留时,我发现,天天已经平静了许多。
事后,经过多次接触,天天的爷爷,一个久经沧桑的老人对我敞开了心扉:“老师,天天刚出世不久,母亲就抛下她跟人跑了。唉,也不能怪她,毕竟天天的爸爸智力有些障碍,我的退休金又少得可怜,苦了这孩子啊……”“捐款?没有听天天说啊,这孩子,一定是不好向我开口,这一角钱还不知她怎么省下来的呢,唉!”原来如此!我的双眼模糊了,真是个招人怜爱的孩子!一角钱虽少,可这也是她奉献的一片爱心啊!
爱心捐款不是攀比,而是凝聚一种力量,锻造一种精神!为了保留孩子内心的那份澄澈,作为教育者,决不能让校园捐款变味。否则,即使它是以爱心为名义,也只能结出畸形而扭曲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G41
A
1005-6009(2016)42-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