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教学
2016-04-14福建省长泰县农场中心小学黄海梅
福建省长泰县农场中心小学 黄海梅
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教学
福建省长泰县农场中心小学 黄海梅
【摘 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美育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删繁就简,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篇讲读课文。文本的异域风情、作者的情感体验、编者的编写用意,都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预设生成,找到兴趣点、共鸣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我们要善于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在认识上产生飞跃,逐渐提高学生文化审美、鉴别和判断能力。笔者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力争突破重点、分化难点,体现语文美学特效。
一、化文为画,品味语言美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限性,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有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简朴含蓄的凝炼美、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声情文情的和谐美,形成心、眼、耳相辅又相成的审美效应,训练了语感也积淀了美感的经验。如文中的“脊梁”一词,在制作好的PPT上,先正音——(ji,上声);再正形——生动演示“脊”字的笔画笔顺,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接着正义——列出“脊梁”的三个解释;最后请词入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再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成语,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配上几幅图片,细细观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花儿一团团,一簇簇,数量多得很,这就是“花团锦簇”所要表达的意思;花儿有的红,有的白,有的紫……看来“姹紫嫣红”更侧重于对花的颜色描写。顺势而导: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此举有助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得到审美教育。
二、动态演示,活现形象美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等教学辅助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将抽象、精炼的语言与具体可感的实物联系起来,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多样感官,象与神游,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将语言文字的描述还原,进行补充、丰富和创新,使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美、画面美,获得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如:“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句子让我们看到: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爱花爱得真切,令人感到吃惊和震撼——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到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闻到花的清香。这个环节中,笔者在PPT中滚动播放德国的花街美景,借助展示,带领学生神游德国,走进花街,并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读练习(我们走过东街——我们走过西街——我们走过南街——我们走过北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花街的美丽,浮于花海之中。轻轻点击鼠标,让学生沉浸其间,受到感染,体味美的景色,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所无法企及的。
三、图文并茂,激发想象美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多媒体技术将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让学生在对审美对象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入其境、悟其神、受其意,再现文中所描绘的艺术之象、作者之情。如:(情境:学生置身花街,配上轻柔的音乐)掩卷沉思:此时,假如你刚刚结束了一天辛勤的劳作,走在这花海般的街头,你会——此刻,假如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异常烦闷,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是呀,如此美丽的花街,任谁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观赏一番,赞叹一番,烦恼、忧愁皆抛一边,不好的心情都会烟消云散,豁然开朗。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营造出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种花给我看;我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为我着想;我为别人服务——别人就为我服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实践证明,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力,为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设境传情,体验哲理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讲述自己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体验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赞美情愫满溢于言表。
“作品即人品”。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是作者的主观认识、美学观点和对社会的评价。教师要把握作者不同的气质和个性,引导学生理解情与理、形与神、文与趣等关系,体会文章抒情而言志、借文以寓理,从而理解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人生,以及其对人生的态度、取向。笔者通过把这篇课文改写为一首小诗,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花街美景,加入背景音乐,让学生生动、愉快、自觉地记住课文的内容,使之由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化为审美自觉,提高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我们要重视作品中的美育价值,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像催化剂一样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引领孩子进入春意盎然的语文园林,令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活力四射。我们要把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整合,让多媒体服务于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产生强烈的美感共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王晓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3】[加]朗•伯内特.视觉文化——图像、媒介与想象力.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美学追求。运用审美媒介,在多媒体环境下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理念,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