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日之社会,今日之校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6-04-14王新玲

教育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师生心理健康情感

文/王新玲



明日之社会,今日之校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文/王新玲

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他人和社会。据有关心理部门调查,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德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如何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热爱学生,是情感基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学生,是前提条件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才能为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供前提。反之,一旦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喋喋然徒劳而无益也”。

信任学生,是主要途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交流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宽松、亲切的气氛中,师生坦诚布公、平等深入的交流,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又促进了师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种心与心的碰撞,更易激发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

研究学生,是有效方法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首条金科玉律”。教师通过家访、电访等多种家校沟通的交流平台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教育的工作才能开展的得心应手。

学生主体性,是最终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滋味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是关键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使教师成为心理健康的人,也才能有利于培养、影响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教育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师生心理健康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