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是童年的邮戳

2016-04-14孔明

金秋 2016年4期
关键词:邮戳一家人饺子

◎文/孔明

过年是童年的邮戳

◎文/孔明

一些事只有经历了童年才让人津津乐道,譬如过年。儿时,常听大人说“过年是过娃呢”!这句话搁到现在,才可以说真正心领神会了。

每个人都是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开始挣脱混沌、步入人生的。人事初解,睁开童眼看世界,什么都新鲜呀,因为没有见过嘛!我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国家和国民都贫困,吃和穿是头等大事。那时候,一颗糖到了孩子嘴里,要被吸溜品咂多半天,唯恐囫囵咽下,嘴里没有了那种、甜丝丝的回味。衣服是老二穿老大的,排行最小的天生要穿旧的、不合身的、补丁摞补丁的。故此,吃好的,穿新的,成了孩子最大的念想。孩子盼过年,百分之百是惦记着好吃的和新衣服。所谓好吃的,也不外乎就是细粮多些,天天能吃到白馍!一件新衣珍藏在衣柜里,或者被父母许愿在嘴里,屈指巴望着过年了,大年初一了,一身新衣出门去,在娃堆里显摆,被人啧啧,眼见了眼热,耳闻了耳悦,一天的心情都大好。盼过年,还盼长大,因为响炮好玩,却是大孩子能玩,小孩子只能当跟屁虫,捂着耳朵听响声。一天天长大,过年的期盼里惦记的好事儿一天天增多。譬如压岁钱——一毛钱也是钱呀,还是新的;譬如贴年画,赶集去买时已经有了发言权,买回来亲自贴在墙上才得意;譬如贴对联,裁红纸,和面糊,除夕赶天黑贴在门两侧,红红的两行字左右对称,过年的喜庆真到门上了。一边长大,一边懂事,一边担当,知道了分享过年喜悦的同时,也该为父母分忧。于是,年关逼近的时节,主动劈柴,磨面,担水,大扫除,寻思干这干那,家里艰难就不哭叫嚷闹逼迫父母粜粮换钱买新衣服了。父母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眼看着娃长一岁了,日子有奔头也有指望了。

过年是童年的邮戳,不管愿不愿意,那邮戳就在那儿盖着,一年一个,像烙印似的,岁月是磨不掉的。那烙印全是过年的美好,因为童年的梦想屏蔽或过滤了一切不和谐的音符、不顺心的人事,只留下了靓丽的五颜六色,至少我的童年、我的过年如此。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挤坐在热炕上,肉焖在锅里,蒸汽弥漫了屋里,也弥漫了香味的诱惑。娃们的眼睛都盯着锅,耸耳倾听锅里咕嘟。毕竟一年到头了,一年的想头立等就要到嘴里了。父亲亲自掌厨,母亲坐在炕头包饺子。葱头一碟,莲菜一碗,豆腐一堆,粉条一盆,等肉出锅了,就和肉烩一锅菜,一筷头到嘴里,嘴角就流油。吃喝团圆,笑在每张脸上,说着年景、光景、前景,喜悦的话头令一家人都有了憧憬。年是要熬的,我却熬不过瞌睡,迷迷糊糊了还在逮一家人的你一言我一语。已经有资格放炮了,发誓要在村里放第一响,却被第一响惊醒了,急猴猴提了裤子下炕,炮已在竹竿上系好了,点燃捻子,从门缝伸出去,要与村里的炮声比响亮,比长久。然后穿戴好,摸枕头底下,把压岁钱揣进新衣服的口袋里,把头裹严实了,开门出去,已经有玩伴聚集谁家门口寻找哑炮了。地面雪白的,红的炮屑借助了门窗的余光,显现了春节的喜色。余光里,雪花纷纷扬扬——过年飘雪花,几乎成新年一景了。孩子是越聚越多,挨家挨户寻找着门前白雪炮屑里的哑炮,不留神就有了单个的脆响。村里走一圈,一串脚印就绕村了。天麻麻亮了,鞭炮仍在响,已经有人家屋檐冒炊烟了。急奔家里,母亲已端出了蒸饺,等着一家人吃了。天寒地冻的,一家人挤炕上,我喜欢张口一个囫囵饺子,噎一眼泪,埋怨饺子太大了,大哥却笑我嘴太小了。一家人继续说笑,娃们的趣闻已成嘴里的“作料”,谁尿新裤子了,谁栽坐雪地撑破裤裆了,谁响炮时差点把手伤着了。我暗自庆幸:我没出那洋相!

如今回想,过年还真是“过娃”呢!谁无童年?过年的好,一定是好在童年呢!谁家若有难念的经,年经怕是最难念的。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可那是大人的经,与孩子无关。孩子们,天真无邪更无忧,过年当然好玩了。其实“年”就是人类的童年,好玩才过,过才好玩。过年是童年的邮戳,也是童年的快乐。过来人的履历上,都该盖着几个戳。

猜你喜欢

邮戳一家人饺子
幸运饺子
搞笑一家人
饺子
朝 阳
给我写信的那个人老了
奇奇一家人
典藏
幸福一家人
包饺子
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