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晓敏:疗养院应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桥头堡

2016-04-14王军民陶颖赵鹏

健康人生 2016年3期
关键词:疗养院服务业服务

文/王军民 陶颖 赵鹏



董晓敏:疗养院应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桥头堡

文/王军民陶颖赵鹏

董晓敏教授、主任医师、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副院长、全军创伤康复中心主任、全国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居民疾病谱正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逐渐转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对健康的认识由过去简单的“治疗和治愈疾病”转变为“维护促进健康”,由此产生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必须通过多元化服务来满足,“健康服务业”应运而生。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曾经低调地“戴着神秘面纱”的疗养机构,近年来开始在健康服务,特别是在健康管理服务中逐渐崭露头角,其效益规模的增长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令人瞩目。

本期,本刊专访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副院长董晓敏,请她谈谈对疗养院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看法。

PartA 健康管理服务是对医疗服务的前移和后延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数据显示:我国成人30.1%超重,11.9%肥胖,25.2%高血压,9.7%糖尿病,9.9%慢性阻塞性肺病,每年337万人罹患癌症;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慢病和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阻力,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犹如箭在弦上。”董晓敏副院长以国民健康数据作为开场白,向笔者强调此次接受采访的意义。温文尔雅、干净利索、沉着内敛,“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董晓敏有着女军人特有的气质。

“健康管理服务不同于医疗服务,它是对医疗服务的前移和后延,与医疗服务互为补充。”在谈到健康管理服务与传统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她指出:“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是生病,任务就是治病,这个需求的弹性小、服务特殊性强,市场机制作用受限。而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前提是在医疗服务发生前,如何让服务的对象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在医疗服务完成后,如何让服务的对象更快地恢复健康、维持健康、将疾病对健康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个市场需求弹性相对大、市场机制作用也很大。”

而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体检结果,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给出健康状况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处方),据此,由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使服务对象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PartB 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疗养院的四大优势

目前,国内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社区慢性病管理、康复管理、养老以及就医服务等模式,涉及的相关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体检机构、康复医院(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养老院以及健康咨询机构等。

纵观这些健康管理服务相关机构后,董晓敏认为,相比较而言,疗养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具有以下四点突出优势:

一是健康管理基础雄厚。虽然,1994年健康管理的概念才引入我国,但是国内大部分疗养院自上世纪中叶建院之初,即利用健康体检、心理咨询、健康评估、保健宣教、康复训练、不良生活习惯矫正、亚健康调治以及中医治未病等手段开展健康疗养(保健疗养)和康复疗养,与现代健康管理的内涵、形式和目的具有相对一致性,为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是人才设备资源齐备。疗养院大多延续治疗医院的编制模式,特别是保健、康复、中医等专业科室设置门类更加齐全,既摆脱了治疗医院单一治疗模式的束缚,又在围绕强身、健体、康复等“以健康为本”方面开辟了新天地。其专业从业人员均为医科院校毕业,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疗养院多隶属于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或军队,鉴于服务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其医疗相关软硬件建设较为完备,为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打下了良好的人力和物力基础。

三是驻地疗养资源丰富。疗养院多处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旅游名胜地区,具有大部分公立医院和民营健康管理机构所不具备的阳光、景观、森林、海滨、矿温泉等多种自然疗养因子的先天优势,是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实施健康管理的场所。加上疗养院的优质服务、对健康管理的超前认识以及对亚健康的专业调治,人们可以在优美的环境里得到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使疗养院更具吸引力。

四是制度管理健全规范。目前,疗养院多为公办机构,与民营健康管理机构相比,疗养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流程合理,诚信度高,稳定性强,公益性突出;与公立医院相比,疗养院拥有专职固定的健康管理人员,可以长期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而反观实施健康管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均具有一定的‘硬伤’,无法真正扛起健康管理服务的‘大旗’。”董晓敏一一进行了分析——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改革无法平息老百姓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与追求,公立医院几近极限的医疗服务量的现状一时间还难以得到很好解决。以浙江省为例,2013年,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达93.24%,其中省级医院高达96.72%,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虽然近年来大部分公立医院也相继成立了健康体检中心或健康管理中心,但是由于同时承担繁重的临床诊疗任务,注定其工作重心仍然是以医疗服务为主,健康管理服务只能停留在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基础工作上,无暇顾及检后的其他健康管理服务。

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健康守门人”,推行“家庭医生”模式,是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以杭州为例,2014 年10月4日,杭州市正式推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但是1∶1000~1500的签约医务人员与签约服务人数的低配比,加之健康管理培训缺失、医疗设施设备不完善,目前“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只能停留在建档、健康宣教和转诊层面上。

而近年来以连锁经营模式为主的民营体检机构,虽然发展非常迅猛,但规模扩张与资金储备的矛盾,“流水线”工作方式与专业素养提升的矛盾,导致其缺乏高精尖的检查检测设备和专业医务人员,其目前的关注点集中于如何迅速地占领体检市场,如何尽快地找到盈利模式和盈利点,而不是真正地实施健康管理服务。

“正是在‘医院顾不上,社区做不了,百姓有需求,市场有前景’这样的大背景下,疗养院更应扛起健康管理服务的‘大旗’,这不仅是一种行业必然趋势,更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董晓敏充满激情地说。

PartC 政策利好为疗养院健康管理事业带来契机

在2013年的8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要加快发展包括康复疗养等机构在内的健康养老服务,壮大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相继发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而在2013年,这个数字仅仅是1.65万亿元,意味着2014~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年均增速将至少达到25%。”董晓敏列出数据,“我们浙江省已经具备了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仅2012年,浙江省健康服务业的总产出就达到了1900亿元,占全国九分之一强。”

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22号)正式出台,提出强化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的理念,着力推动健康服务向前端预防管理与后端护理康复拓展,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总体要求,全产业链总产出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分别达到5000亿元、6500亿元和10000亿元。同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凸显了“串珠成链”的政策导向,将“医疗服务、护理与康复服务、养生保健服务、健康信息产业、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等六大重点领域囊括其中,将杭州打造成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全国示范区。

董晓敏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如数家珍:“从这些文件发布的密集程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对健康这一最大的民生的高度重视,对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业的坚定决心。这么好的政策、这么旺的需求,必将会促进健康服务业长期、高速、可持续发展,这对疗养院来说实为转型升级、发挥优势的良好契机。”

PartD 跨界融合,更好发挥疗养院“桥头堡”作用

“‘桥头堡’不是单打独斗,它应该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健康管理服务要做专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跨界融合,多方协作。”

自2011年以来,杭疗先后被评为南京军区健康管理专科中心、全国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军健康管理专科中心和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旗舰单位,该院董茂生院长荣获“全国健康管理学科与机构建设个人贡献奖”,杭疗已然成为健康管理服务业内的标杆。

但是,杭疗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实践的脚步。“近五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整合各类健康管理服务资源,搭建借力给力、合作共赢的平台。”董晓敏介绍说。

平台首先从自身内部做起。杭疗将健康管理中心、疗养中心、康复中心和中医“治未病”中心等院内优质资源充分融合,既拓展了健康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内涵,同时也将健康管理理念和模式成功融入了传统的疗养、康复和中医,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杭疗整合其所属解放军第117医院、直属院区及海勤疗区的专家资源,旨在建立大杭疗健康管理技术支持专家库,并将“杭疗健康大讲堂”和“军营论健”做成公益品牌,面向全社会,让更多老百姓前来参与。

“其实,你们可以看到,将专家库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两大元素与疗养院传统优势融合后,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是,如何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精准地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呢?”董晓敏自问自答,“这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

据了解,2012年起,杭疗就开始了针对“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尝试,综合运用起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健康管理平台、呼叫中心平台、自媒体、手机APP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去年,金华一位企业家在杭疗健检结束后第二天,管理团队发现其为初发糖尿病,立即为其制订了详尽的个性化运动、膳食营养方案和用药计划,利用微信图片互动指导客户科学膳食,通过手机APP获取客户运动信息和血糖监测结果,经过半年调整,客户已停药且血糖保持正常。

杭疗将保障航天英雄和军队首长的先进的健康管理模式和方法,向广大社会群众开放,在“云端”为每个客户都提供独立的个人健康档案空间,通过手机APP、门户网站和微信都可以进行体检报告和就医记录的查询工作,同时可以对健康数据,比如血压、血糖等进行监测记录,去医院只需要拿着手机就可以找医生看病了,还可以获取最新的健康视频,并与其管理团队进行实时健康咨询。

“自身内部融合仅仅是修炼内功,我们更要进行外部整合锻造外功。”2008年,杭疗参与发起成立杭州市疗休养行业协会,共同起草全国首个疗休养行业规范——《休闲养生特色服务规范》,旨在将旅游与游学结合,加强疗休养内涵建设,将文化与科技结合,加强疗休养产品创新,将国际与国内结合,加强疗休养覆盖广度;2012年,杭疗与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全国高校首个健康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后者的第一个临床实践基地;2013年,杭疗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共同开展人群基因检测工作;2014年,杭疗牵头与五云山疗养院、浙江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组建“环西湖健康服务圈”,并参与成立浙江省信息业智慧健康产业技术联盟(浙江省重点产业联盟)。上世纪90年代初,杭疗在国内率先开展以健康体检为主要业务的健康管理服务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年服务20万余人次、毛收入近3亿元的“健康管理航母”。

董晓敏认为,要真正做到跨界融合,杭州疗养院还要加强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专家、设备、会诊、转诊等优势资源,并加强与其他疗养院的合作,发挥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疗养因子优势,多维拓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与科研院所、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并引入健康管理相关产品,加强与投资公司、企业实体的合作,争取风险基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银行保险机构、商业协会会所、健康服务公司的合作,则能资源共享,协作共赢,打造市场联合开发、客户联动服务的共同体。

采访札记: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董晓敏副院长以客观的现状和缜密的数据,对眼下和未来疗养院在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精确分析。她对健康管理服务业表示出极大的信心和期待。她说,在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美国2009年健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已达17.6%,其他发达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5%左右,尚属起步阶段。

因此,在我国,健康服务业这一全球性朝阳产业的大幕必将缓缓开启,而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疗养院必将以其独特的先天优势和后天的不懈努力,扛起健康管理服务“大旗”,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桥头堡”,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疗养院服务业服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研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