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愁的味道

2016-04-14

兵团工运 2016年2期
关键词:灶王爷馍馍年味

怡 悦



乡愁的味道

怡悦

过完阳历新年,离春节也就不远了。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点不假,每到这个时候,一缕乡愁萦绕在心头。今年,离家已整整30个春秋,可陪伴在父母身边共度佳节也是在20年前的事了,而且也只仅仅是屈指可数的两次。

过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在城市生活这30年,度过了28个春节,城市的年味远远不抵农村的年味。小时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小孩子是何等地盼望着过年。

我的家乡为迎接过年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二十三祭灶官,就是要送灶王爷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回报一年凡间之事,老百姓敬祝,就是为了让他到天上言好事。二十三这天,母亲要买几根芝麻糖供奉给灶王爷,敬完神,放完鞭炮,母亲才允许我们吃芝麻糖。

二十四扫房子,就是要将房屋灰尘清扫出去,将一年的尘埃全部清扫,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一天,母亲用毛巾将头包裹,拿上鸡毛掸子站在梯子、凳子上打扫灰尘,这天,房子里弥漫的全是灰尘味。

二十五拥军属,儿时在农村,谁家有人当兵那是全家乃至全村之光荣。我在上小学期间,每周都有社会活动,就是去给军烈属家打扫房屋、院落,这天村上干部要带上慰问品敲锣打鼓去慰问军属家庭。

二十六去割肉,就是在这一天要杀猪,那时候,谁家过年能买上五六斤猪肉,再宰上只公鸡,那这个春节就很丰盛了。小时候,特别期望母亲开春能抓小鸡,保不准能有一两只小鸡成不了母鸡,而是公鸡。这样,我就有漂亮鸡毛踺可以踢了。卤鸡是用来招待宾客的,但母亲撕鸡肉时,我和弟弟都会守着母亲,眼巴巴盯着母亲的手,这时母亲会温柔地笑笑,然后撕上一两口给我们俩个馋猫,母亲撕完鸡肉后,我和弟弟分享鸡骨头也是一件快乐事。

二十七去赶集,这天家里掌事的就要上集市采购年货,在农村很少有分家的,一般是祖孙三代,最为稀罕的是祖孙四代乃至五代同堂了。那时候,如果大人高兴,能把我和弟弟带上进县城赶集,如逢当年收成好、工分高、生产队分的钱多,到了集市,大人把我们放到小人书摊前,给我们2毛钱,我们在小人书摊前等他们。大人买完东西后领上我们回家,更好的就是再给我们买上一个1毛5分钱的带有芝麻盖儿的烧饼,那就简直幸福死了。

二十八蒸馍馍,这一天就要烧灶火,用大笼蒸馍馍,在我们豫北老家,蒸馍馍是件大事,这一天,我们主要任务就是运柴火,将玉米轱辘、棉花杆、玉米杆不停地抱到大灶前。馍馍要分好几种,一种是将发面搓成细条,绕成花瓣,用红枣做花蕊。这一天蒸的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到不了十五馍馍都会长毛,用蒸锅热热,皮撕掉照常吃。

二十九一个扭儿、就是说这一天很快过去,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了,母亲这个时候主要是将芹菜、莲藕、黄豆、菠菜、红萝卜分别用开水淖一下,用凉水泡上,待过年时招待亲朋用。

三十蜕蹄,就是说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洗脚,在农村,由于干的是体力活,没有天天洗脚之习惯,但三十晚上每个人都必须要洗脚,要将一年脏气和晦气全洗掉。三十这一天要贴对联、门神。每年的这一天,父亲用处最大,父亲是一位老高中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是寥寥无几的,父亲展开笔墨,洋洋洒洒写对联、神位、牌位,水缸、粮垛就都留下父亲的墨宝。

作为孩童,我们盼望过新年的心情最为迫切,因为过年不仅可以穿新衣、吃好吃的,更让孩子们高兴的是走亲访友的同时能挣压岁钱,压岁钱大部分被母亲截留后会给我们留一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买上几本小人书。

这就是我记忆里的过年,现在想起来都是三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每每想起犹如还是昨天,历历在目。那时虽然清贫,但有趣味,让我回味无穷,或许是年岁大了,开始恋乡了。随着父母越来越老,之中乡愁愈浓。可谓: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猜你喜欢

灶王爷馍馍年味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海坛年味
存在篮子里的馍馍“麦香依旧”——定边县实行第一书记“职级抵押”
“馍馍熟了再揭锅”——急于揭锅,会成夹生饭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谁动了我的馍
蒸馍馍
灶王爷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