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执行或许比创新更有意义
2016-04-14王锐丽
王锐丽
网上一个自讽中国城乡差别现状的段子特别流行,说的是“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建设得像非洲”。事实上,国内的这种差别并非只出现在城市建设上,“不均衡”是很多行业的共性。在海事系统的发展和管理上也同样适用。
2009年,广东海事提出建设“五精”海事处时,其下属的各基层局按照各自的理解掀起了“五精”海事处建设的高潮。2013年后,佛山海事局脱颖而出,最开始以“智慧海事”进行了探索。2015年后,广东海事局全局范围内展开了智慧海事建设。“五精”海事处找到了最贴切的实践手段。
然而,即使是在当下,广东海事局下属的基层海事同样面临各自执法手段、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的参差不齐。除去地区差异,在路径选择上也值得探讨。以佛山海事局和中山海事局为例,这两个基层海事局,在智慧海事建设上都相对超前,但其海量的资金投入却不得不让其他欲效仿学习的海事局望而却步,毕竟各地政府的财力支持并非一帆风顺、顺手拈来。而佛山和中山,这两个地方的海事局占尽地方财力的支持,在其他地市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2014年,广东海事局层面开始自上而下、由点到面,全面推广智慧海事的使用,到了2015年智慧海事得以在全省海事系统遍地开花。尽管是不断成长和完善的系统,但对于全系统的执法理念和服务效能绝对是历史性的颠覆。是否就此就认为五精海事处建设已经宣告成功?
当然不是。纵观广东海事系统,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的差异并非越来越小,反而有加大的趋势。细分原因无非有三:一则经济原因自是首当其冲,智慧海事虽是平台建设,广东海事已然搭建好了框架,但执法装备的改进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二则处在急剧变化的科技浪潮中,如果不能推陈出新,被历史湮没自是必然;三则新的国家政策下工资体系的变革,促使经济落后地区的吸引力越发减弱,人才流失加剧,也使得发展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大多数的基层海事单位而言,找到可复制的执行路径,是首当其冲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创新更难能可贵。毕竟五精海事处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海事系统整体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个海事局或海事处的“一劳永逸”。
五精海事处建设提出的“精细管理、精湛业务、精干队伍、精良装备、精美文化”在当下,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海事处建设具备积极的指导意义。在各局的建设实践中,这“五精”中也同样存在此消彼长的局面。
一方面,五精海事处建设相对完善的单位正享受着高品质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所带来的工作便利,另一方面,相对贫乏的单位还在努力探索适合各自地域环境的追赶之道。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创建海洋管理体制新格局的时期,打造政治坚定、素质精良、作风过硬、管理先进的海事队伍是中国海事的“大格局”。这个格局的完成需要的是各个“小版块”的同步提升。
不管怎样,我们能看到的可喜局面是,广东海事辖区已经走在了中国海事改革的前沿,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与五精海事处建设的尝试和磨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