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安全用耳计划
2016-04-13孙勍
孙勍
耳朵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帮手,但是据最新资料统计说明,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
据统计,我国聋哑症的发病率约为2‰!按年均人口出生率计算,连同出生后2~3岁婴幼儿,每年总的群体达5700万,听损伤的发病人数约为17万。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约有3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
1998年,经中国残联、原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00年3月3日,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第4次“世界听力日”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为与国际社会同步,进一步加强我国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增强我国对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影响力,第17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活动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宣传儿童听力健康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儿童听力障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宣传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计划一:关爱耳朵首先从婴幼儿谈起
婴幼儿的听力保护至关重要,首先在于防止耳聋孩子的出生。在中国,先天性耳聋或儿童期耳聋的发生非常普遍,给众多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困扰,而这样的家庭在再次生育时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即害怕下一个孩子也会是同样的情况。
如何预防耳聋孩子的再出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基因科学的快速进步,我们已经拥有了预防耳聋再出生的武器——耳聋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耳聋基因诊断:已经能够诊断出60%-80%遗传性耳聋的准确致病因子,可以为众多的先天性耳聋找出病因,并为患者和他们的父母提供准确的预防和生育指导,迎接听力正常的宝宝降生。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婴幼儿听力损失如不能被及时发现,不但影响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教育、就业、婚育)及家庭(沟通障碍、心理、经济负担),而且还会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检测和诊断,如能对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社会。
一些小问题也可导致听力损伤
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应多加注意,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也会导致听力损伤,我们尤其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努力:
比如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因为小儿咽管短而宽且平行,细菌易侵入,所以在给小儿喂奶时要注意,如果头位偏低,奶汁易进入中耳,发生中耳炎。再加上小儿食道较短,食道下段肌肉发育也不完善,在小儿吞咽时乳汁和空气一起被吞入胃内出现肚子胀。此时,易使乳汁反流,也就是常说的小儿溢奶。这样,奶汁一部分吐出嘴外,还有一部分在鼻咽喉部经过耳咽管进入中耳,从而导致中耳炎。所以在哺乳时,婴幼儿的头位不要偏低。
还有预防传染病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是聋哑症的第一号敌手。现在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及预防工作的普及,这类耳聋的发病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但仍不能忽视。一般来说引起后天性耳聋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带状疱疹和水痘、脑膜炎等。总之,由于各种传染病引起的耳聋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所以传染病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对于听力有明显损害者,如伴有语言障碍,可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训练,使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会说话,不发展成为聋哑人。
计划二:长期高强度的噪音会导致青少年和成年人听力衰弱
青少年和成年人,拥有正常的听力及言语交流能力,是否还需要关注耳朵呢?青少年和成年人易患什么样的耳疾呢?
噪声性聋:
去迪厅蹦迪、到KTV飙歌、在嘈杂的游戏厅打游戏……这些年轻人热衷的种种流行时尚,让他们沉浸在庞大的噪音中乐此不疲,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危害,长时间受到高强度声音的影响特别容易导致听觉衰弱,产生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整天戴着耳机听音乐,部分年轻人喜欢把音乐的音量调至极高,产生全身震荡的感觉,这些不良习惯会破坏听觉,但由于损害并不是实时可见,容易被忽略。
突发性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突发性耳聋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正年轻化。过去45岁以上人群多发,而现在20来岁甚至更小年纪也时有发现。
据统计,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特别是中青年脑力劳动者、公司白领、学生等群体,占患病人总数的25%-30%,并且这个比例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生活方式致耳聋年轻化,近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明显上升。过于劳累、情绪波动大、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是年轻人患突发性耳聋的常见原因。在突发性耳聋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病毒感染。及早就医治愈率达70%。
乘飞机也会引起听力下降:
一些白领商务人士,因工作需要经常“飞”来“飞”去,然而,常乘飞机可能引起气压性中耳炎,造成听力损伤。当飞机降落时,舱内气压在很短时间内急速变化,中耳内血管在压力改变下渗出,在鼓室内形成积液,引起传导性耳聋。此时可出现耳痛、听力下降,严重者可造成中耳炎。
咀嚼是预防航空性中耳炎的最有效办法,所以航班上一般都会给每位乘客一片糖果,因为嚼糖果时会使耳咽管张开,均衡内外压力,来缓解不适。若症状仍未消除,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呼气,让气流冲开耳咽管,进入中耳腔来消除耳闷、耳痛等症状。
挖耳、感冒后用力擤鼻等不良的卫生习惯也可以造成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朵的炎症。
计划三:听力损失是第二大困扰老年人的问题
衰老是任何生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会出现老化,进而出现相应的功能改变。比如老年性耳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HL),是衰老发生在听觉系统器官所导致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双耳对称性的、进行性的缓慢听力下降,高频听力首先受累,往往伴有言语理解能力的明显下降。
老年性耳聋发病率高,已成为听力残疾的首要因素,听力下降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老年性听力损失虽然常见却不容忽视。听力损失是第二大困扰老年人的问题,90%以上的老人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助听器得到帮助,良好的听力是美好晚年生活的有力保障。
助听器基本原理是将外界声音放大,使老年人残余的听力得到更大刺激而感受到外界声音。助听器使用方便且无创,是老年性耳聋患者听力康复及改善听觉交流障碍的主要途径。建议老年人到一些正规的医院做进一步听力检查,如果需要佩戴助听器建议越早越好;佩戴助听器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感,更不会使听力损失或下降。相反还会维持现有的听力状态,甚至有助于提高听觉的清晰度和舒适度。(编辑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