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会动你的奶酪

2016-04-13王亚宏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器人人工智能人类

王亚宏

体力工作会被取代?

在所有的科幻剧本中,机器人兴起的第一步,都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即将在未来发生,而是已经在我们身边默默发生了上百年,当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时候,机器就开始改变人的生活。

人类工作岗位消失的速度会有多快

在2016年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智能机器的兴起再次成为与会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因为比蒸汽机精巧得多的机器人,已经在大规模地进入日常生活。

比如,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一种名叫“索塔”的小型护理机器人会逐渐成为老年人的朋友。索塔有着大大的圆眼睛和孩子般的真人发声,这都能让老人喜欢。它还能跟护理对象交谈,并帮他们控制灯光、检查血压,提醒他们何时吃药。当这种小机器人被安置在老年人护理中心后,一些护工就没了用武之地。

在室外的农业和牧业领域,机器人更能大肆抢夺“好劳力”们的空间。在有些牧场里,已经很难找到美国西部片里的那种牛仔,因为挤奶机器人隆重登场了。

挤奶机器人可以让奶牛自行安排时间,每天排队自动挤奶五六次。奶牛脖子上系着应答器,从而获得个性化的服务。激光扫描并探测它们的下腹,电脑采集每头奶牛的“出奶速度”图表。对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奶场而言,这一速度是关键因素。机器人还会监测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奶牛来这里挤奶的频次、每头牛的食量,乃至每头牛每天行走的步数等,最后这个指标能显示出奶牛的发情期。

农夫也同样面临“铁疙瘩”的竞争。比如,一家美国公司制造了一台能在生菜培育中清除不想要的植株的机器人,而另一家西班牙公司生产草莓收割机器人,该收割机使用了机械手和人工视觉系统,能够识别水果是否达到适合采摘的大小和成熟度。

机器人不但是好的庄稼把式,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摆明了最适合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波士顿咨询公司表示,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0万台左右,到2017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升至40万台,这将令很多制造业领域发生彻底变革。而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一直在稳步下降,过去4年来,机器人的价格已累计下跌14%左右,每个产品售价降至13.3万美元,但性能却一直在提升。

机器人日益下降的成本和不断增加的精密度,在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中引发了新一轮的辩论:人类工作岗位消失的速度会有多快?

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在他们合著的《与机器赛跑》一书中写道,“这种对人类技能蚕食的速度是较快的,近距离会发生的,将带来深远的经济影响。”

对于一些体力工作岗位来说,或许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一夜之间被机器人抢走,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就可能导致卡车和出租车司机失业。而这种趋势会逐渐渗透,那些自诩靠脑子吃饭的人同样面临“绝境”。

脑力劳动也非高枕无忧

如果说职业有高智商门槛的话,那么棋士肯定属于其中之一。

对抱有“人类至上主义”的人来说,在阿法狗又咬了李世石几口后,唯一能聊以自慰的,是目前风头最劲的棋士柯洁还没有出手。在网上自号“大棋渣”的柯洁看上去背负着人类的希望,然而对手的学习速度实在让人乐观不起来。因为就在柯洁出生那年,阿法狗的前辈“深蓝”还只能和人类在国际象棋领域一较高下,但在二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的能力已有了极大飞跃。

其实,阿法狗能在纹枰上咬尽天下英雄不值得焦虑,毕竟狗的绳子仍牵在杰米斯·哈萨比斯团队的手中。人工智能会改变人的生活,但关于人机对立的焦虑,还是留给小说家去担心好了。因为对生活中的人工智能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不是太聪明,而是太笨,比如不少人都有的糟糕体验之一,是被车载电脑导航带到莫名其妙的路上。

让车载电脑聪明点不是坏事,从谷歌到特斯拉的团队都在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人工智能专家称,到2040年左右,电脑就能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这意味着人们将迎来更加给力的伙伴,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行业会受到影响,现在人们看到的销售、媒体等服务行业已经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影响将进一步向农业和制造业等基本产业延伸。

当然,金融业关注这个话题其实是出于纯粹的价值理性,因为这个金领行业也已经遭到了这轮人工智能革命的波及。且不说在高频交易中,电脑程序下达的指令速度,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交易团队也无法企及的,而在交易时机选择这种人类素以决断力自豪的项目上,人工智能也显示出极强的挑战性。

2015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的一家三越百货商店,顾客观看商场导购机器人“AilkoChihira”

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一度认为在投资方面人的判断更靠谱,他在1987年致股东的信中称:“在我看来,晦涩难懂的公式、电脑程序或者显示股票和市场价格变化的闪烁信号都不会带来投资的成功。”然而在将近30年后,事实证明“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电脑程序的投资成绩,已经逐渐可以和华尔街最出色的投资者比肩。

机器人顾问已成为流行的在线财富管理服务,其具体服务包括: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结合个人投资者的具体风险偏好与理财目标,通过后台算法与用户友好型界面相结合,利用交易所上市基金组建投资证券组合,并持续跟踪市场变化,在这些资产偏离目标配置过远的时候,进行再平衡。

资产管理者也越来越多地利用量化模型作为工具来改善自己的投资流程,甚至让它们自动开发策略和进行交易。尝到甜头的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大肆招募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期待他们能构建起复杂的数学模型,并用量化技术来取代经济学家和投资银行家的岗位。

面对这种来自技术力量的冲击,日进斗金的金领阶层们,也开始看到了日落的惨淡。

机器“铁幕”与风险控制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工作的挑战不仅能影响到不同产业的结构,对不同国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总的来说,富裕的国家在这一科技革命中建立起先发优势。

2016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里介绍了机器人,他提到,“尽管机器人带来的实业风险和焦虑情绪无法免除,但是机器人能显著提升生产力和劳动力增长”。报告称,“美国制造业凭借机器人得以复兴,而机器人技术也开始向服务业和商业转移,以此解决农业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问题,支持美国社会发展”。

在另一个机器人大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5年在日本机器人革命行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企业必须“把机器人的应用从大型工厂拓展到我们经济和社会的每个角落”。

虽然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会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全世界都会立即得到同样的好处。

技术鸿沟的存在,导致这场技术革命可能会铸就一条新的“技术铁幕”。世界经济论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随着机器人取代工人,低收入国家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丧失这种优势。此外,欠发达国家当前的低工资水平意味着,它们有更多很容易被自动化、最终将被取代的工作岗位。

收益越大,风险也相应增加。在新技术革命中率先受益的富裕国家也需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在与机器打交道时遇到的前沿问题——而且是以全人类的名义。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生命未来研究所2015年发出的一封公开信,敦促政策制定者探察智能含量越来越高的机器所带来的风险。这封公开信有大约1万人签名。签名者中包括致力于开发“超级汽车”的埃隆·马斯克,这位被称作“下一个乔帮主”的企业家正资助康奈尔大学以“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为课题的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机器人人工智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谁变成了人类?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