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阅读文本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2016-04-13傅永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立足点突破口课文

⌾ 傅永红

找准阅读文本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 傅永红

课改背景下的新课标对教科书文本的阅读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等等。部分老师在处理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时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一篇课文学下来或一节课上下来茫然而又无所得。其实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的要求我们不可能根据参考书或参考教案面面俱到,只有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以及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侧重地确定教学内容,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才能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或一个课时到底应该学什么。找准阅读文本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语文教材编排的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和学习内容,确定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把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具体文体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国”为主题,方法要求是“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这个单元的5篇课文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散文《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和《土地的誓言》,古体诗《木兰诗》。对此,我分别确定了以下立足点和突破口:《黄河颂》因其现代诗的体裁和强烈的直接的抒情意味,以诵读为教学的突破口,以深入理解诗句主体部分中表达的作者的强烈爱国热情为立足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味,增强对具体诗句的理解,从具体的意象中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诵读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不但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重音以使诵读充满感情。《最后一课》是一篇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篇幅比较长,但整体感知思想内容比较容易,因此我把住人物形象和写人物的细节作为立足点和突破口。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解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细节描写,如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节课对小弗朗士态度的变化、穿着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以及课题所说的话等,第二课时则让学生自己理解小弗朗士的形象特征和细节,要求学生抓住小弗朗士的心理,把初读印象加以深化和具体化,在分析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学生所感知的文章思想内容,并抓住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加深理解。对难于理解的散文《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和《土地的誓言》把朗读作为立足点,把揣摩关键语句作为突破口。这样既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更能深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古体诗的民歌《木兰诗》因其文体和语言特点,我把诵读作为立足点,通过诵读促进学生对诗句及内容的理解。本文涉及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生在诵读中以合作的形式把主题的多样化展示出来。

其次针对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掌握基本文章体裁的要求和关于将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积累运用等具体安排到篇或每一篇课文的具体课时中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文章确定不同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不能在一篇文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至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不但缺乏系统性,更缺乏具体理解和巩固。如八年级下第三、第四单元均为说明文,针对每个单元的具体要求和每一篇课文的具体内容我是这样确定立足点和突破口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因在举例上有其特色,可将“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讲解和运用作为立足点;《苏州园林》一文因每段都有中心句,可将“中心句”的学习和段内“总分”、“总分总”、“分总”结构的学习作为立足点和突破口;《故宫博物院》一文从整篇课文来说可将空间顺序确定作为突破口,从重点语段来说可把对太和殿的说明过程作为学习典范,以学习在说明某一具体空间时找准立足点为突破口;《大自然的语言》则把生动的说明语言和下定义、诠释的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奇妙的克隆》一文因有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有其侧重点,针对不同的侧重点分别确定几个突破口,即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中的时间顺序等;《被压扁的沙子》则以逻辑顺序为突破口。有变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始终都充满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巩固,提高了学习效率。

再次,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题往往可以折射出文章的灵魂,或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关键词语思考、分析、设疑、质疑,以此确定该文的教学立足点。如《伟大的悲剧》抓住课题中“伟大”和“悲剧”这一对存在疑点的词语为突破口组织教学;《皇帝的新装》则抓住“新装”一词为突破口;《斑羚飞渡》以“飞渡”为突破口;《钱塘湖春行》抓住“春”为突破口;《奇妙的克隆》抓住“奇妙”为突破口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或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课文的分析中抓住关键的、有影响力的内容,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形成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又有利于指导学生作文时简洁而精确地拟题。

另外,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写作方法、语言特点、文章背景等等找准突破口,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语文世界,真正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判断是非,形成独立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体育局 617000)

猜你喜欢

立足点突破口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背课文
浙派人物画的立足点
——重读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深化医改有四个立足点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守住语文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寻找突破口巧解算式谜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