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2016-04-13温敏
⌾ 温敏
如何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 温敏
“为什么不写作业?“数学写了吗?”“写了”“英语写了吗”“写了”“那为什么语文没写”“语文……..”这是我一个语文老师和学生经常的对话,我感到无奈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什么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为什么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是我讲的不好吗?不是,究其原因,是我们不能深入的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作为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中学生爱看电视剧,而此类电视剧多因艺术粗糙,常为教师不屑,一些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曲,许多教师听也没听过。不少学生觉得语文课仍然不够亲近,仍然严肃,仍然可敬而不可爱。学习流于形式,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袖手旁观。造成语文失宠,学生厌学的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师。而真正能感化学生的也是教师。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愿与同仁共同商榷:
一、扩大教师视野,挣脱教参的桎梏,让学生觉得语文不只是艺术也是科学
平时,不少教师完全依赖教学参考,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只有大概不到50%的教师购买相关学科的报刊杂志。要知道大多学生热爱学习,已经主动购买和阅读了诸如《课文解读》类的资料,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向他们传授的与他们手头资料一模一样,长此以往学生就厌学语文,教师也觉得教书乏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心中有教参外,还必须购买阅读相关学科资料,初略了解边缘学科常识,博学自广,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亲近语文的热望,让我们的语文课重见生机。讲《奇妙的克隆》,就要去了解有关克隆的最新信息、报道。始终向学生传授的是最新的,最全面的知识。学生才会觉得语文课不枯燥,语文课学到的东西多,这样自然也就对语文感兴趣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学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您的学生如果他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让他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他就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您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
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
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四、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习惯
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
五、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就是走近语文
关心学生爱好,推荐健康的视觉、听觉材料,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语文就是生活。语文课上,能不能多插一些中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材料,如韩寒作品,当代获奖名著等;甚至于电视剧,广告词,流行歌曲,让语文课脱下西服,穿上夹克,戴上耳机。
六、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新的导向。这就是,“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宗旨自然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探究合作式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么满堂跑,要么袖手旁观,以期待学生精彩的发言,有新意的思维而任其自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教差,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提问来引导思路,教师的讲解来提纲挈领,教师的想象来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你时刻在他们身边,时刻在他们心里,尤其让一些差生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压根儿就没有放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亲和力,让厌学者减低到最低限度。加上学生的发现往往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度,或针对性,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亲近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参与探究,时刻不忘自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才能确保对文本衍生义的主线明晰,不让语文课堂演变成为自由沙龙,学生才会感觉语文课活而不乱既有兴趣学,又真正有所收获。
山东招远市泉山学校 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