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初探
2016-04-13庄贵德
⌾庄贵德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初探
⌾庄贵德
在狠抓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教育地理教学模式,仍然传统守旧,为此,特提出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应该大力宏扬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稳步提高,让新世纪的教育再创辉煌。
中学地理;教学;有效参与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的今天,在“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仍存在“传统教学”的模式,大大缺乏学生有效参与的时间与空间,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学生智力的正常开展和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通过地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师生的共同努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性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效参与的程序与步骤
1.有效参与的程序 有效参与是教师学生求知欲、参与性强,不满足于被动安排、灌输,乐于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创设问题的情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改变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参与得到满足,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有效参与的步骤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参与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有效参与中学地理教学,充分发挥潜力。第一步,地理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不断积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不到各种生活经验,使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为参与创造条件。第二步,把地理教学中掌握的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中达到对地理现象进一步熟知。第三步,地理教学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反复参与训练,达到对地理现象和知识的升华.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向学生注入知识的单向传递,让师生互动,知识反复“锤炼”。让地理课堂教学从“注入式”向“探究式”转变,达到参与能力转化的三个同步,协调发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参与
1.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地理教学中,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许多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课下挤时间补,忽视教学双边活动的主客体关系,造成课堂教育教学僵化,效果极差。从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从受支配的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会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发展,达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有效参与的实施 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要体现师生角色互换,互相参与的互补性,要探究有效参与的途径和有效参与的效益。所以教师要掌握有效参与的双向切入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巧设电击师生的思维碰撞,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相互启发,相互引导,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努力实现有效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负面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使教师的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在教学中,师生主客体位置不正,教师作主角,唱“台词”。一是出现把课堂教学固定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管教不管学;二是出现“不放心”,惟恐学生活动浪费时间又弄不清,以讲代导,只“灌”不引。这种现状的存在,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扭曲,学生主体地位名存实忘,教学中变成学生古板的接受,充当知识的储存器。从而导致教师讲课单调乏味,缺乏教学的技巧。教学手段的落后,极易引起学生疲劳,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机。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针对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学习“昼夜长短”变化时,可从身边例子出发,冬半年夜长梦多是什么道理,结合本教材P21页图1。26展开讲述,使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自制“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具,更加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渴望求知识的心理动机,符合学生认识程序。最后通过教具上阳光和晨昏线保持一个直角时的移动情况,不难让学生看出,阳光由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时,北半求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注意到教具上,并开始理性的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最终实现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轻松、愉快地接受,保证了教学的良好效果,使教学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说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性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设置质疑、提问、讨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协调、合作、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正值晚秋和寒冬,晴朗的夜晚经常出现霜冻?”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从学生认知入手,学生马上就进行思考,通过认识分析,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中,有关大气逆辐射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得到答案:“在晚秋和寒冬,由于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很弱,导致温度保不住,地面温度就底,因而多出现霜冻。”这样,这个问题的提出,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学生当然积极思考,愿意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知识得以巩固,最终是一堂好课,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没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思维,互为凭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往往会深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中,难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现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和对问题有独立思考的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采用教学技术、手段、辨证,使理论知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景中,让学生领会,掌握。举例:教师在讲解《大气环境保护》着一节时,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世界上最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害、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其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的方式,先看学生能否理解三大问题的原因、危害和措施。这样,教师先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状态的投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通过学生讨论,概况总结,并积极回答,最后教师指正。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并有效参与课堂。
三、有效参与的的效果和积极意义
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教学,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积极探索,乐于标新立异,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见解,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最终通过有效参与实现中学地理教学成绩芝麻开花——节节高,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早日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
(1)杨彩琴.论中学地理教学法[M].杭州:科技出版社.2002
(2)中学地理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学地理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云南省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教学一部 6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