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让阅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2016-04-13浙江省兰溪市兰江小学叶小兰
浙江省兰溪市兰江小学 叶小兰
有效阅读:让阅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浙江省兰溪市兰江小学 叶小兰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许是人总喜欢求新求变,课改这几年,朗读,这一阅读课法宝,有点不受待见,非主流的感觉。但也有很多教师在追求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这对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效果的。毋庸质疑,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了老师们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识。然而,由于各个老师学识的不同,在理解和执行理念的时候也有不同,把握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于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所有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和唯技巧上。特别是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有技巧、有艺术地引导孩子朗读,让朗读的魅力彰显,让朗读的盛况再现课堂。
有效阅读 朗读 主旋律
案例一:《雷雨》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这雨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
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案例分析:学生将“哗,哗,哗,雨下起来了。”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雷雨大,景象美了吗?
笔者认为,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看到雷雨时的惊喜和赞美之情。由于教师没有能结合文本内容,并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没有作必要的文本分析和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有悖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需要内心去体悟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这样的情感才是真实的情感,有生命力的情感。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文本入手,通过教师语言、表情、手势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文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案例二:《找春天》
(播放《春天在哪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想看见美丽的春天吗?
生:想。
(播放视频:春天的美景)
师:那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中的孩子们一起去田野寻找春天吧!
(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指名读。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高兴。
师: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生2:兴奋。
师:那请你兴奋地来读一读。
生3:迫不及待。
师:请就请你带着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得有声有色。
师:春天刚刚来到我们的身边,她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谁能来演一演?
指名表演,生腼腆地表演着。
师:春天就是这么腼腆而害羞。这样的姑娘说起话来会怎样呢?
生1:柔柔弱弱的。
生2:声音很轻。
生3:声音很小。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温柔地,轻轻地朗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师:这么害羞的小姑娘来到我们身边,就让我们用心地去发现她的美吧!
师: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
师:心情如何?
生:开心。
生:惊喜。
生:高兴。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你找到的春天。
指名读。
评析:
以上是我校教师执教《找春天》的教学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她具体实在地对朗读进行了指导。如春天到来时,她利用音乐和视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走进美丽的春天。让孩子们激动兴奋高兴地读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随之兴趣盎然地跟随小作者去找春天。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迫不及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表演体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含义,体会初春时的特点。学生轻而易举地感悟其特点,读出自己的感情。体会作者找到春天时的快乐、惊喜,孩子的朗读就有声有色了。通过有实效的指导,学生进步不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正确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文字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感。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我认为,朗读教学的精髓就是教师卓有实效的指导。只有具体实在的指导,学生才能让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感情自然充其量分地流露!
朗续训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特别是低段学生,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爱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元素,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个性化的感情。使学生感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容易做到,作为教师要意识到,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讲一点教学智慧,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老师们,让我们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文、入境和入情。这就要求我们回归阅读课堂,有效指点,让阅读成为课堂永恒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