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插叙别有意趣
2016-04-13安徽刘腾辉
安徽 刘腾辉
巧妙插叙别有意趣
安徽 刘腾辉
插叙是记叙的一种方法,是指由于表达的需要,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一段或几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恰当运用插叙,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饱满,而且能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波澜起伏,结构富有变化。
在写作中运用插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插叙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文章内容。要根据所刻画的人物、所展开的情节和所表现的主题的需要,自然贴切地插在关键处,不能单纯为追求形式的变化而随意乱插。
第二,插叙的内容要与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相关。切忌生拉硬拽,切入与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
第三,插叙要自然。插叙部分应有专门的文字交代,做好过渡,做到行止有序,衔接自然。
第四,插叙部分的长度要适中。插叙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段。因此,插叙的内容一般不宜过长,不管插叙的内容如何精彩,但终究不是主要情节,切不可任意铺陈、极力渲染,以致喧宾夺主,分散主题。
第五,插叙的收束要合理。插叙结束之后,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继续叙述中心事件。从结构上看,即使去掉插叙的部分,上下文也能保持连贯。不能让插叙部分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发展成另外一条线索,更不能让插叙的内容游离于文章的主题之外。
另外,也要注意不能频繁插叙,以致文章千头万绪,结构紊乱。
插叙的内容,也许是主人公过去经历的一件事,也许是几件与主题有关的事,起到的作用或为推动情节发展,或为突出人物性格,或为补充重要细节,或为下文做好铺垫。
一、刻画人物
作家丁立梅的 《蔷薇几度开》 中,就巧妙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作者在叙述自己“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总是“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卖灶糖的老人敲响铜锣这一过程中,自然插入了下面这样一段叙述:
他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插叙中,简单交代了老人的身世,也把老人独特的体貌特征自然展现出来,为塑造老人的形象做了很好的补充。插叙手法的使用,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刻板,将老人独特的形象生动刻画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二、做好铺垫
作家顾晓蕊的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中,在叙述外出打工、两年没回家的“他”返乡探亲时慷慨解囊,帮生病的小女孩付医药费,最终却发现救助的正是自己的女儿这一过程中,插入了下面这样一段叙述:
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插叙描述了“他”的生活境况,说明了“他”挣钱的艰难、经济状况的窘迫、生活的节俭,用反衬的手法做好这样的铺垫,意在与后文“他”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即慷慨解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凸显“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三、凸显主题
优秀作文 《我的故事》 中,在叙述“我”参加演讲比赛、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插入了下面这样一段叙述:
以前我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口吃,一紧张,说话就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因此,我成为同伴们经常取笑的对象。
记得那次上语文课,老师要我们谈谈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感想,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畅谈自己的感想。这时,老师突然点了我的名字,让我谈谈感想。大家的目光立即朝我射来,我一紧张,憋得满脸通红,口吃的毛病又犯了。同学们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我的心里委屈极了,一瞬间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
文章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我”曾经的缺点——“口吃”,回忆了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凸显了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战胜自我,梦想成真”的主题。插叙的笔法,使叙述更为曲折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交代原因
优秀作文 《哦,新的》 中,在描述一位家长到学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却心情很不愉快的过程中,插入了下面这样一段叙述:
他领着儿子,昂着头往前走,没看见地上有积水,一不小心摔了个嘴啃泥,衣服上还沾了一大块污水,周围的学生笑了起来,他觉得狼狈极了。
读完这段插叙的内容,了解了“他”的狼狈经历,也就能够理解“他”参加家长会不情不愿的心情。同时,这样的插叙,也是在为后文的转变做铺垫,用“旧的”不快经历,衬托“新的”美好感受,突出变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 张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