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与发展
2016-04-13刘叔文贾志敏游文玮张嘉杰唐中坤
慈 薇, 李 琳, 刘叔文, 贾志敏, 游文玮, 张嘉杰, 唐中坤
(南方医科大学 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与发展
慈 薇, 李 琳, 刘叔文, 贾志敏, 游文玮, 张嘉杰, 唐中坤
(南方医科大学 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该文阐述了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调整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同时,探讨了如何抓住机遇, 发展自身, 促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心; 多校区; 课题组负责制; 管理模式
1 背景介绍与现状分析
1.1 背景介绍
1992年9月,第一军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承担全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1994年9月,第一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药学研究实验中心成立。2004年9月,第一军医大学集体转业移交广东省并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化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和药剂学教研室合并成立药学院,同时,原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与原药学研究实验中心合并成立药学化学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的药学和化学实验教学任务。2006年10月,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和现场考察等环节,药学化学实验中心被评为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1.2 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
1.2.1 新校区的设立
学校转交广东省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为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顺德校区,于2008年9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顺德校区规模大(总占地面积120万m2,首期工程建筑面积约22万m2),但距离校本部比较远。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全校所有本专科一、 二年级学生均入驻顺德校区,在该校区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基础理论与实验课学习,然后转移至校本部完成医、护、药等各专业的专业课学习。按照这一安排,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将一分为二,其中,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需由校本部转移至顺德校区进行,药学实验教学任务仍保留在本部完成。
1.2.2 学科课题组负责制的施行
2009年底,根据学校优化学科建设、实现大学科发展的要求,药学院开始实行学科课题组负责制,代替了之前依据课程划分的行政科室制。转制后,学院调整为3个中心(药学教学中心、化学教学中心、实验中心),12个学科。这一架构是根本性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以教研室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承担着实验教学任务的中心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新架构下实验教学任务可以圆满顺利完成。
1.2.3 现状分析
综观全国高校,无论是新校区的设立,还是学科课题组负责制的施行,并非我校我院独有的特殊情况。
近10多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解决校园面积狭小、且因地处城区无空间向外发展的困境,很多高校相继开辟了新校区;此外,随着国家近年来对高校结构布局的调整,很多高校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了多校区局面。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1-2]。多校区实验教学必然面临着实验场地重复建设、实验设备与人员分散、实验室维护管理成本加大、实验教师往返奔波工作负担加重等困难[3]。
课题组长负责制(PI制)是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带领一个团队进行课题研究与学科建设的一种制度。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始尝试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实行这种改革的不止是大家通常以为的研究型或综合型高校。据文献报道[4-5],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均已试行这一制度。关于课题组组长负责制,一般的观点认为:与教研室制相比,PI制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教学上则相对不足[6]。
综上所述,中心在发展中遇到的多校区设立与课题组组长负责制推行的情况,在我国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加深后遇到的新问题。新问题的出现,会带来一些困难,但也会带来机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研究与解决,不但可以促进中心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还可以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略尽绵薄之力。因此,在广泛调研并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对中心的管理作了适当调整,以期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
2 管理模式调整的原则
2.1 保持优势,坚持集中管理与资源共享机制
2004年药学院成立之初即设立实验中心,宗旨就是“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的统一调配管理,实验人员、实验经费的统一规划协调,可以改变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中教学资源使用效率低、实验教学相对封闭的弊端,能够为实验教学创建一个高效运行的平台,这是实验中心公认的优势[7-8]。虽然多校区的设立意味着部分资源的必然分化,虽然课题组组长负责制的实行导致部分高端仪器会向科研倾斜,但中心化管理、资源高效共享这一优势必须保持,这是中心的立足之本。
2.2 抓住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创建与发展,首先是为了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管理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切记应以学生为主体,抛开学生的各种所谓教学改革与创新,无异于空中起阁、浮沙聚塔。
所谓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说起来似乎老生常谈,但只要真的落到实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9-10],下面举一例以说明。
在中心管理模式调整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了部分实验室规章的制定。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需要各种制度条规约束,合理的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基础[11]。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很多,有些规章与学生基本无关,如:“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经费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由学校、学院或中心的相应部门管理人员制定实施,各教职员工遵照实行;有些规章则与学生相关性较大,如:“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废旧试剂药品及实验动物回收规定”等,这些规章由相关部门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结合学生的建议加以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遵照实行后的反馈进一步修订;还有一些规章主要用于约束学生,如,“实验室学生行为守则”“仪器丢失、损坏相关规定”等。这些规章,中心采取授课学生集体起草、相关负责教师修改定稿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室管理的源头即参与进来。上述条规制定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的实践证明:学生制定的规章非但不会粗疏简陋,反而更趋严格严厉;学生制定的规章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弥补了一些身为教师的视角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学生制定规章,因其颇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且又深知所订制度与自己密切相关,因此格外认真,搜索各种参考资料,制定规章的过程本身就使其对实验室管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制定的规章,学生更加了解、更加认同、也更愿意遵守,使得所订规章真正得到贯彻,而非沦为一纸空文。
2.3 落到实处,坚持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中心面临的新情况,无论是新校区的设立还是新架构的实行,某种程度而言,可说是比较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让中心在此新形势下顺畅运行并进一步发展,也必须相应地在管理的各方面做出较大调整。这些调整涉及到多方面、不一而足,但有2个原则必须遵守,即可行性与可持续性。这2个原则是对任何调整方案的最低要求:具备可行性是采用的基础,否则或沦为空谈无法实施,或勉强实施半途而废。具备可持续性才有采用的意义,否则,耗时耗力制定的方案,只能实行短短的时限,代价大而收获少,是典型的高耗低效管理。
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大家都会讲,但落到实处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制度推出前需要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制度推出后需要不断跟踪、修订完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沉下心来,切不可急躁敷衍,否则,不合理、不可行的方案一旦施行,不但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还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工作。
3 管理模式调整的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中心针对新校区设立与课题组组长负责制施行的新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所谓管理,巨细无遗,涉及到太多方面,难以尽述。我们抓住根源、删繁就简,从人、财、物3个角度进行简要介绍。
3.1 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的调整
课题组负责制实施之前,教学实验室由中心与各相应教研室共管、共用,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各教研室负责具体工作。常规实验设备摆放于相应实验室,其管理同上,由中心与教研室共同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统一摆放于中心,由中心专门管理。
课题组负责制实施及顺德校区启用之后,在顺德校区设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由化学教学中心管理,承担全部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原校本部全部教学实验室合并设立药学教学实验中心,由药学教学中心管理,承担全部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全院所有仪器设备经学院统一调整为:各课题组购置的仪器设备摆放于各课题组实验室并由课题组组长负责管理,学院购置的大型仪器如核磁共振等统一摆放于中心并负责管理,学院购置的其余全部仪器设备根据使用情况:一部分摆放于校本部的药学教学实验中心由药学教学中心负责管理,一部分摆放于顺德校区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由化学教学中心负责管理。当摆放于各课题组实验室的仪器与摆放于中心的大型仪器需用于教学时,当摆放于两个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需用于科研时,则以保证教学为基础,以促进科研为方向,由2个中心统一协调使用。
新的方式加强了统一管理。在2个教学中心各自实验室内部,从玻璃器皿到大型仪器,完全资源共享。2个教学中心之间,由于相对独立,更重要的是由于实验室跨校区,资源共享有所欠缺,但在中心的统一协调下,每年教学使用次数较少、又便于搬运的必需仪器,仍可充分互通共用、节约资源。
3.2 人员与架构的调整
课题组负责制实施之前,虽然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建立,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是:中心统一协调、相应课程教研室主导。这样的模式架构下,虽经中心统一管理协调,做到了相当程度的资源共享;但当教研室在教学实验内容设置、教学实验经费使用、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各方面意见不一致、甚至有冲突时,则难两全。类似的情况,相信其他院校、实验中心也会碰到。应该说资源共享因其少投入高产出,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梦想,但在现实中,难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实际执行时打折扣。
课题组负责制实施之后,我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研室制度,完全以学科课题研究组为基本单元。理论教学工作完全集中到药学与化学两个教学中心,实验教学工作完全集中到药学、化学教学中心与实验中心。各中心仅设管理人员,负责统一组织安排每学年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具体承担人为全院每一个具备授课资格的教师。教师的科研及日常行政工作接受课题组主任的管理,教学工作接受2个教学中心与实验中心的协调、安排。具体到实验教学,药学教学中心负责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中心负责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实验中心负责大型仪器的统管共用(含教学与科研)以及教学实验的统一协调,3个中心与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完成学院每年的实验教学任务。
这样的架构调整,简化了实验教学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使办学效益得到了长足的提高。我们的实践证明,通常认为的课题组负责制不利于教学组织实施这一观点有一定的误区。事实上,只要架构合理,管理得当,课题组负责制可以充分发挥共享协同精神、提高办学效益。
3.3 实验教学经费的调整
课题组负责制实施之前:教学运转实验经费由教研室与实验中心共管共用,其中,实验中心负责经费的统一分配协调监管、负责大型仪器的购买计划制定及报批,教研室负责具体实验耗材的采购补充。由于有中心统一协调,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资源共享,但鉴于各实验室相对独立,所以也难免偶有浪费。
课题组负责制实施之后:各学年例行的教学运转实验经费分为3部分,分配给化学教学中心、药学教学中心与实验中心,3个中心用以完成该学年的实验教学任务。其他各专项经费由学院根据情况统一调配,比如新专业实验教学设备采购经费,由两个教学中心根据各自承担的实验课程情况与实验中心共同制定采购计划,经学院组织专家论证后划拨使用。
显而易见,新的分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管理,使实验教学经费可以高效使用,避免了重复购买导致的浪费。
4 取得的成效
中心自2006年获评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尽管面临设立新校区、改行课题组负责制的新形势,但中心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利用契机进一步加强了“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优势。近几年来,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原则下,无论是实验中心的建设,还是学科、教师以及学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效果极为显著。
4.1 中心的建设
2006年时,中心实际使用面积有2 158 m2,设备总值1 130万元。顺德校区启用后,中心实际使用面积4 358 m2,其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2 158 m2,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 200 m2,仪器设备总值近4 000余万元。终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实验室、药物化学合成实验室、新药筛选和药理毒理学评价实验室、纳米给药系统及制剂学实验室、临床药学实验室等特色专业实验室也正在筹建之中。
4.2 学科的发展
药理学学科于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药学专业于2009年成为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被批准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012年药学一级学科成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名牌专业。实验中心成员目前承担了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艾滋病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等国家、教育部、省市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等多项成果奖。
4.3 教师的发展
近年来,中心的教师正式出版教材25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1部,完成精品课程建设5门,获得国际教育改革项目 3 项,各级教学研究项目85项,获教学成果奖9项,指导学生课外科研课题35项,指导学生科研获奖11项,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10篇。89名教职工中,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南粤优秀教师 3 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3 人,省级培养对象 2 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 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 人,广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 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8 人,学校教学名师 5 人。多名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包括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4.4 学生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优秀,直观地反映了教学效果。实验中心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等各种专业素养,使之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自创立至今,我院培养的学生就业率历年均超过90%,考研率与录取率逐年提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外科研课题共57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6项。参加挑战杯、生化技能大赛等获得各项奖励16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5 结语
实验中心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多校区办学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课题组负责制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高等院校管理模式正在为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实验中心在新的挑战下,不要墨守成规,应该及时调整管理模式,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12]。
References)
[1] 刘鹏图. 中山大学跨校区网络教学支撑技术体系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20-22, 34.
[2] 许建飞,徐勇俊,孙安龙. 异地校区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94-196.
[3] 朱飞燕,熊梦辉,曹旭. 分校区实验室管理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6):281-282,295.
[4] 胡雪,曾照芳. 课题组长负责制下的临床科研实验室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J]. 重庆医学,2010,39(17):2253-2255.
[5] 陈乳胤, 陈永清, 刘丽琴,等. PI 制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82-285.
[6] 李绍顺,周虎臣,刘增路,等. 研究型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改革初探[J]. 药学教育,2008,24(1):18-20.
[7] 苏国琛,刘瑞华,李弟灶,等. 药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解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17-119.
[8] 吴震,王恬,孔令娜,等.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168-171.
[9] 高治平,刘刚,刘运美,等. 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实验室建设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34-236,239.
[10] 张超,谭茵,罗健东,等. 药学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95-97,159.
[11] 徐晓龙,张学武,杨君仪,等. 教学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224-226,229.
[12] 冯素香,刘培,许闽,等.构建多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推进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9-131.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pharmacy
Ci Wei, Li Lin, Liu Shuwen, Jia Zhimin, You Wenwei, Zhang Jiajie, Tang Zhongkun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t pres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opt a multi-campuses mode for running school, and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by a research group leader is implemented by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adjust the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under this new situation,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loration is conducted on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center and promot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multi-campuses; research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management mode
10.16791/j.cnki.sjg.2016.11.061
2016-05-18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基金项目 (2010067)
慈薇(197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药事管理教学与研究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E-mail:ciweide2008@126.com
李琳(1975—),女(满族),辽宁盖县,博士,教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抗病毒药物药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E-mail:li75lin@126.com
G642
A
1002-4956(2016)11-02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