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经验探讨
2016-04-13杨柳青
⌾ 杨柳青
高中美术教学经验探讨
⌾ 杨柳青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既能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审美情操。开设高中美术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外的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老师的指导,分析、评价美术作品,理解艺术家的创造初衷,体悟作品所包含的精神涵义,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扩大视野,从而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高中美术;教学原则;过程;评价
美育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我国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美术课程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观察美术、表现美术和美术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本文就高中美术教学的几个感触进行探讨。
一、坚持美术教学的教学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课堂教学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就某一特定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学的结构进程虽然是固定的,但是教学方法却是灵活的,因此,同一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2.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密切,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化程度的提高,发展学生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3.课内与课外互补原则 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美术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要重视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
二、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要协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课堂设计成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自由发挥的形式,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学习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见解,鼓励学生主动去创作美术作品,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 教师要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多为学生创造主动发言的机会,将课堂变得气氛活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不同的能力,进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搬到课外环境中,如操场、美术馆等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美术之美。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感受与鉴赏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鉴赏,必须从观察美术作品开始,让学生从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和体验美术的美感,并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思维发散培养审美能力。如,让学生欣赏原创与非原创两幅不同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教师先不对这两幅美术作品作任何的分析,只是在欣赏前给学生留下悬念:“同一幅美术作品,用不同的技法画出来,会出现相同的效果吗?它们分别在你的脑海中呈现怎样的画面?”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吸引下,学生都用心地观察美术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美术要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欣赏美术、感受美术、体验美术,最后表现美术。电脑制作的美术欣赏课件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应用。但是这种欣赏课件由于使用了高科技手段而具有模式化特征,大大地淡化了美术的真情实感,也缺乏审美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全部采用多媒体欣赏方式,而要多开展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性的欣赏活动,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时,先不讲美术的“浓、淡、干、湿、枯、焦”的变化,也暂时不给学生看制作好的课件,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这幅艺术作品生动逼真的画面,营造一种古朴、淡雅的氛围,让学生静心感受艺术作品。当学生欣赏完一次后,教师让学生再次欣赏生动逼真的画面,并用简单的线条表现所看、所想。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美术要素,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它不仅仅关注结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往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会以一次考试或作业决定其成绩。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往往不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单一的分数不能评价学生在这一学期中的表现,教师要结合平时的过程性评价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笔者认为这句话非常贴合高中美术专业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一般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在文化课学习中缺乏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的美术学习能力不行。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美术天赋却很高,画得很好,这正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美术教师应该在精神上、教学行为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在教学评价上也应另辟蹊径,在美术评价上更要注意发挥鼓励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使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展进步的过程,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期末成绩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次失败不代表学生没有努力。教师应该将评价的目光投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智慧的火花,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总之,美术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多挖掘美术中人文因素,努力探索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教学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民族中学 5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