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现“农民梦”的过程中构筑“中国梦”的基石

2016-04-13□孙

山西农经 2016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镇化梦想

□孙 越

(长春建筑学院思政部 吉林 长春 130604)

在实现“农民梦”的过程中构筑“中国梦”的基石

□孙 越

(长春建筑学院思政部 吉林 长春 130604)

“中国梦”是全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但归根到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作为传统农耕大国,有着九亿农村人口,农民兄弟的个人梦想是“中国梦”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只有园了农民的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农民梦;中国梦;实现

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指引着每个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力进取。作为一个有着九亿农民的国家,农民的梦想是国家梦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了,只有圆了农民的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建设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政策放以后,中国的广大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面貌出现了所未有的巨大了变化,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与从前的农村大为不同。改革开放带来了农村的变化,而农村的变化又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的号角首先深入了南方地区,工厂中大量的用工需求使一大批农民走出农村,开始了城市生活的梦想。还有很多农村青年通过升学而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离开了农村和农民队伍。不过,还有很大一批农民并不想改变自己的身份,依然留在农村,建设和发展自己的家乡。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增产增收,获得了实惠。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的广大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客观地讲,城乡差距还很大。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仍是国家各项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节奏仍落后于工业发展的速度,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另外,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诸多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滞后,农民的生活要求很难得到满足。同时,农村的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政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农民对自身未来生活还存在较多顾虑,农民的收入都支付给了教育和养老两方面,农村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

2 “中国梦”首先是农民的梦

第一,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中国有九亿农民,占据中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农民的梦想直接影响“中国梦”想的走向,关系着当代中国能否走上复兴之路。农业历来为国家的工业化付出了很大牺牲,“中国梦”若没有农民的付出也只能是空谈。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重点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民是农业实践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力量。

第二,农民是实现“中国梦”最可靠的力量。中国农民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结成同盟军进行民主革命,最终使中国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依靠农民也是一种必然,不依靠农民的复兴之路是走不通的,其实质就是一种假想、一种空谈、一种自欺欺人。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从“农民梦”到“中国梦”的过程。

3 实现“农民梦”的途径

3.1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有懒于中国农民小康梦想的实现。长期以来,党中央一直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降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完成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足的致富梦想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要走好这重要的一步就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多种形式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为依托,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健全农业融资体系。

3.2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城镇化率已大于57%。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用数字变化来衡量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忽视了城镇内部新的二元结构的现象而高估了城镇化率。在新常态形势下,必须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第一,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以人为核心,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本体地位不容忽视,以人民的需求和发展为着眼点,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二,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充分利用土地作为城镇化核心资源的属性为人服务,推动城镇化向质的飞跃转变。第三,新型城镇化也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第四,新型城镇化建设更要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必须要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基础,通过发展各类产业来创造就业机会。第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给农民充分的社会保障,让农民也能享有城市文明的成果,农村居民拥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安全感。

3.3 践行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给了农民一个关于农村生态建设企盼的回应,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强调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以美丽中国建设为背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民梦想的又一创举。我们务必要总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力求取得实效。一是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规划发展方向,规避急躁情绪和一心追求政绩的价值取向;二是要以改善环境为契机,使农村生活宜居舒适,既体现自然之美,也融合现代之美,让田园风光与殷实富足相得益彰;三是必须坚持管理与建设并举,通过合理规划整治让乡土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要加强对乡村环境的维护,制定有效且长的效管理机制,用以保障建设成果。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安全阀”与“稳定器”是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中国农民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最多,既不忧虑现在又恐惧未来。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保障制度,对于实现“农民梦”进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体系,避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种种问题产生;其次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合理分配,拓展资金来源,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倾斜力度;再次要针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且覆盖面狭窄的现实状况,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面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后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制衡机制,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的同时,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塑造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市场管理需要的专业化的队伍。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如今他们正处于梦想成真的时代。实现“中国梦”先要实现“农民梦”,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实现农民富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的诉求,也是“中国梦”的需要。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才算解真正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实现了农民的梦想,伟大的中国梦才得以充实,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1]周天勇.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N].经济参考报,2011-02-11.

[2]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3-19.

[3]冯石岗,杨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J].行政论坛,2014,(2).

1004-7026(2016)18-0012-02

F320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8.004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城镇化梦想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梦想
家乡的城镇化
梦想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