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的实践探讨与政策建议
——以成都市为例

2016-04-13李颖丽

山西农经 2016年18期
关键词:成都市成都人口

□李颖丽

(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 成都 610072)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的实践探讨与政策建议
——以成都市为例

□李颖丽

(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 成都 610072)

“人口均衡发展”理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成都作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形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从成都市人口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两个方面五大问题入手,对成都市目前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提出从人口内部应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引导人口的合理布局;从人口外部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拓展人口发展空间,健全体制机制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成都;人口均衡;人口内部系统;人口外部系统;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急速转型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并变得复杂。四川省是人口大省,人口问题复杂多面。省会城市成都,人口问题更加复杂且不容忽视。当前,成都经济发展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社会发展亦要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变。这一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社会的诸多不适应、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化互动的过程中,人口、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之间已出现不匹配或匹配度偏低的现象。

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都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如何有效解决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是成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问题。积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着力形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是成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1 问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自身及人口与外部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越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口均衡发展”作为2010年中国人口年会的主题被正式提出。可以说,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可持续发展理论、适度人口理论和均衡发展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则为命题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口均衡发展”这一命题是均衡理论在人口学科中的合理拓展,“人口均衡”本质上是寻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i强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变量的同向增长。均衡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通常是指具有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系统内各要素力量相对平衡,且变动的净趋向为零。

人口均衡发展既包括人口的内部均衡,也包括人口的外部均衡。内部均衡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身的数量、结构、质量及分布等要素协调发展,表现为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分布合理;人口外部均衡是指人口自身系统与外部社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因此,构建人口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两大部分五个方面,即:人口内部均衡、人口与资源均衡、人口与环境均衡、人口与经济均衡及人口与社会均衡。ii

2 成都市人口均衡发展现状的评价

人口均衡发展既包括人口系统内部均衡,也包括外部系统均衡。据此,文章依据上述五个方面确定人口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对成都市人口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定。

成都市人口均衡发展水平一直不高。2005年之前一直处于低均衡发展水平,2005年之后逐步进入中水平均衡发展阶段,但离高均衡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从协调度来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角度看,2010年成都市人口内部系统达到中等协调水平,外部系统协调度近些年逐步提升,2010年开始总体协调度已接近高协调度水平。从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成都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状况不断改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以来,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以及总体可持续发展程度均达到中等水平以上,但仍处于“可接受”区间范围,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部互动因素不断改变,面临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从2010年以来,人口系统、外部系统和总体的可持续度都达到了0.5以上的水平,说明成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前景已经明显改善,但是仅处于“不好但可接受”的可持续区间,仍然没有达到良好持续的水平,且随着人口系统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能力加强,同时面临二孩政策等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还存在较大的变数。

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内涵。项目式教学以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以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作为设计项目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学生学完一个项目,就能掌握一种技能;学完若干个项目,就能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所要求的一项综合技能[6]。

总之,成都市人口均衡发展总体水平并不高,且受制于人口因素制约,外部系统协调性要高于人口系统。近十年来成都市经济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间均衡发展持续向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急速发生变化,随着学历教育以及社区教育、技能教育和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不断推进,人口素质提升明显,人口与外部系统的互动能力越来越强,关系也越来越稳定,已能形成较好的互动。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人口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发展,仍将是今后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 成都市人口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口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

3.1.1 人口数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矛盾。根据六普数据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1 404.76万人,居全国第四位。今后由于生育惯性的作用,成都市的人口总量将会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状态;生育政策的放宽,将使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2.1之间;同时,成都作为西部主要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有更多的外来人口流入成都;因此,在未来20年之内,成都市的人口规模将进一步逼近最大人口容量。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交通拥堵、住房压力增大、资源分配不均、环境保护任务加重等一系列问题。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城市病的产生,但如果一味的控制人口数量则易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且两者表现为正相关。人口老龄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银色血液”,另一方面也将为就业、医疗、养老保障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成都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4个百分点,且未来十年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即使放开二孩的生育政策红利依然无法减缓老龄化的增速。因此,成都市在推进“两化互动”的进程中,要统筹处理好人口数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博弈关系,力求找到一个实现人口总量和老龄化均增速放缓的最佳平衡点,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1.2 人口质量的提升任务艰巨。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成都市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他劳动力人口的素质亟待提升。目前,成都市综合人口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将是成都市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由于受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成都市人才外流问题普遍且呈加剧态势,如何留住人才也将是今后成都市不断提升自身人口素质的关键一环。此外,受老龄化影响,各种与老龄化并行的慢性病呈现高发状态,这都使人口素质的提升前景不容乐观。

3.2 人口与外部系统之间的问题

3.2.1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均衡问题。首先,人口数量的持续膨胀将对成都市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压力。按照传统理论,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需增加3~4个百分点才能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未来五年成都新增人口对GDP的挤占将占全市GDP总量的1.5个百分点左右,这将会阻滞成都追赶东部发达省市的速度。其次,人口文化素质的科技转化不足。就PQLI指数来看,成都的识字率指数为97.52,并未落后于东部发达城市,同时成都作为全国主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集中地,教育发展基础好,人口文化素质整体较高。但由于受结构和体制障碍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科技转化渠道不畅,对科技发展的导向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科技发展。再次,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成都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受需求结构的不对称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成都仍将存在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压力。

3.2.2 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成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保障构成了巨大压力。近几年,成都市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但同时这也对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加之原有的生育惯性作用,未来的受教育阶段适龄人口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将对教育服务的提供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此外,随着发展的加速,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提供充足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近十年,成都人口城乡和区域流动相对增速,机械变动增长率相对较高,六普数据显示,城乡人口和区域人口的流动已成为成都市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目前,成都市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然较高,而实际居住人口的持续增加,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表现为现有公共基础设施负荷不断加重,人居环境急需改善等。

3.2.3 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问题。过去粗放、高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污染。目前成都市虽然经济还不十分发达,但环境污染已较严重,特别是废水、废气排放已造成大气质量的严重恶化,人口的急速增长使得原本已较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依据2008—2015年成都市人口、经济有关数据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成都市经济与资源承载力呈现下降态势,资源承载力尤为明显,经济承载力虽有富余但空间越来越小,即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问题越加严重,随着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这种状况将呈现好转。

4 提升成都市人口均衡发展的建议

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加强人口数量控制,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人口预警指标,稳定生育水平,实现对人口数量的有序管理,将“即期”和“长远”、“疏通”和“吸引”有效联系起来。同时注重优化人口结构,这也是成都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以政策优势不断引导人口的有序流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流向成都,优化人口的年龄结构。

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人力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前提和保障,全面提升人口素质,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

优化人居环境,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根据成都市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合理谋划,大胆尝试,实现首位城市的跨区域布局。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鼓励并引导教育、医疗等现代城市功能向外延伸,完成对中心城区人口的疏解。

4.2 人口外部系统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口均衡发展。要抓住当下经济转型的有力契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工业化进程中的信息化含量,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提升经济效益,以信息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工业化新路径。同时加强三次产业的互通互融,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和产业布局功能优化,进而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继续推进人口发展功能区建设,扩展人口发展空间。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是制约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成都市应结合区域功能的战略定位,科学确定区域分工,有效引导人口的有序迁移和发展聚集。在综合考虑谁、土地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前提下,鼓励人口向资源承载力强和经济发展空间大的区域转移,使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均衡发展涉及生育政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住房、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政策问题。成都市目前城乡二元结构框架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快政策改革,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社会管理框架,稳步推进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制度改革,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公共政策组合体系。

参考书目:

[1]刘静雯.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成都市经济的影响[J].商,2015(6).

[2]徐梅.成都市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

[3]吕秋俊,李晓.基于人粮关系的成都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5).

[4]赵强,何妍,等.成都市人口分布适宜度对人们生活质量影响研究调研报告[J].西部皮革,2016(12).

[5]臧旭升,刘雪飞.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开放,2009(5).

注释:

i.陆杰华,黄匡时.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ii.李国平.北京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评价及其提升举措研究[J].实践思考,2014(3).

1004-7026(2016)18-0009-03

F127;C924.2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8.003

文章系成都市2016年社科项目《成都市人口、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6R20)阶段性成果。

李颖丽(1981.2-),女,四川省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成都市成都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数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