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课堂“活”起来
2016-04-13周玉江
文/周玉江
信息技术:让课堂“活”起来
文/周玉江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带来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电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融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演绎精彩课堂。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坚持“行政推动、行家引领、自主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首先,学校出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管理意见》,召开全校教师会议进行部署,成立信息技术处,明确分工,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其次,邀请区研修中心学历信息部教师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软件的使用培训;依托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软件的使用进行具体的指导。最后,组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学习,互相研讨,致力解决使用软件中的问题,强调“学以致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加强研究,有效融合
依据教学内容,选准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通过集体研讨,找准每个学科、每节课的切入点,达成共识。譬如,在数学学科中,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一对矛盾,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燃点,也就是信息技术与章节教学进行融合的切入点。教师通过白板的动态演示功能,构造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白板演示的“痕迹”,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系统把握新知。
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中,教师先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画出一个点,以此点为端点画出一条水平线,通过拖拽功能让这条线自由“伸缩”,学生直观感受到“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但只能向一端延长”。然后在白板上其他位置又画了一个点,从此点自左右分别射出一条水平线,自由地伸缩,通过与射线动态演示的对比,学生理解了直线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师在直线上任意画出两个点,再用彩色笔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固定的“一段”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在联系与对比中理清了头绪,获得了对抽象概念的清晰认知。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融合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依据学科特点选择和组合使用信息技术。以英语学科为例,小学生对抽象的英语单词和死板的讲解不感兴趣,而动画和色彩却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对象。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演示、交互和特效功能恰好适宜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融合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媒体演示。教师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资料,如图片、动画或课件等存放在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二是多途径交互。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电脑、实物展台之间的互联,构建了一个既具有传统课堂功能,又具有多媒体课堂功能的教学媒体环境,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三是多样的资源。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内部,有一个强大的资源库,电子白板联通网络,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搜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中随时调用。四是多种特效功能。如标注、修改、幕布、回放等特效功能,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教学互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只有在课堂中实现高质量的互动,才能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协同学习环境,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照相机”“聚光灯”“放大镜”等功能,使得学习重点、难点更容易解决,教与学的交互性也更强。如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教师发现学生难写的字,如“鼎、兜、凹、凸” 等,利用电子白板的“汉字笔画动态演示功能”,在教学时随时回放书写汉字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练习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去调用白板中的资源,学生一边看一边练, 进一步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有效地突破汉字的书写难点。
倡导学生动手,把信息技术手段当作学具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具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理想的舞台,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的认知工具与研究工具,使信息技术成为创新学习的平台。如在语文课堂上,使用标注功能,进行圈点批画;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拖动、克隆复制;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视频的播放;在品社课上使用放大镜读图;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汇报等等。
巧用实物展台,辅助教学 实物展台可以对教具、书本、实物等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的练习、作业等可以进行现场评改,提高课堂效率,具备面向全体、直观反馈、比较鉴别、调节修正等功能。如在低段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台进行示范书写,整个书写过程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直观性;在科学课中,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把实验仪器置于展台的摄像镜头所拍摄的范围之内,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都在大屏上同步放大进行展示,使学生观察得清清楚楚;在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进行评改时,直接将作业本放在展台上,通过投影放大后,直接反馈,对于存在的错误,可以作为课堂的生成资源,现场运用。
评价助力,持续推动
一是以过关课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学校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过关活动,制定专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中发现问题。如,在过关课活动中,发现个别教师的课堂存在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切入点选择不合适,信息技术没能为教学重难点服务,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对这样的课堂进行跟踪指导,直至合格为止。二是坚持典型引路,树立榜样。在过关课的基础上,学校先后推出贾国芹、于广凤两位教师的“示范课”,课后组织两位教师说课,从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切入点、软件功能的运用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几个方面现身说法,并组织教师研讨交流,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三是以“火炬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为载体,实施“双评价”。每年4月份的“火炬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是学校常规工作,在“火炬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除常规课堂教学评价以外,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进行单独评价,并设立“多媒体运用奖”进行表彰奖励。
效果显现,任重道远
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抓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科教学更贴近学生,它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使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评价和反馈更为及时,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提升了学生能力 课堂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熟练地操作实物展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与展示能力得到了提升。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机遇。两年来,学校从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正确的“融合观”入手,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策略,建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课例资源库。全校65名任课教师均能熟练地运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值得一提的是6位教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对于电子白板和实物展台的使用,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找到切入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媒介黑板、课本、教师板书也不能舍弃,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