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变革与发展
2016-04-13□张颖
□张 颖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088)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变革与发展
□张颖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8)
我国长期存在二元经济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导致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城乡二元化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也有较大的城乡差别。随着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不仅能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也能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效率配置,更是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改革;发展途径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7.006
1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主要面向粮食收储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不对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其积极调整了信贷结构,切实改进金融服务,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信贷支农。但是农业发展银行由于自身业务的约束,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商业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含的范围较广泛,既包括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也包括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公司等。基本依据商业原则按监管部门规定提供各类农村金融服务。2006年,中国银监会出台的相关政策,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也是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主要是为入股的社员提供金融服务。这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国家期望它可以承接起农村金融的重任。
2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必要性
2.1.1在农村,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农民进行农业活动所需资金较少,且时间紧急。不像城市居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无明确的产权界定,所以他们无法及时寻找到合适的抵押物来获取有效资金进行农业活动。
2.1.2农村金融机构不健全,服务不完善,网点分散,而且经常出现金融排斥问题。中国农业银行自股份化之后,大量撤出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这也无法满足农民基本需求。
2.1.3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市场竞争性,又没有完备的竞争激励机制,优秀的金融人才很难回归到乡镇,对农村金融管理进行技术性改革。
2.2可能性
2.2.1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金融业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律的合规化有助于增强农村民营金融的竞争力。对于农村金融行业准入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扩展和保障农村民营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
2.2.2虽然分业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但是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如今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混业经营渗透到农村金融中,有助于改变农民资产结构单一的模式,而且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全能制”的制度模式。
2.2.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中国农村是所谓的“家族”。但农民需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的模式转向利用资金和金融工具,来扩大生产,改进技术和提高生产效率。
3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路径
3.1大力发展民间金融
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积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效率。加快推进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使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合作社深入到我国的各个地区,包括偏远山区和落后的村镇。
3.2积极运用新兴技术
实现创新驱动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先进平台,建立互联网银行和电商银行。使之真正的取之于民,惠之于民。
3.3强化农村资金回流反哺农村的机制建设
进一步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尤其是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推广使用土地抵押的信贷制度,加大对农村贷款用途的有效监管,还可以建立信用信贷模式,完善信贷体系。
3.4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相关的投资,加强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及增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继续推进与周边地区的对接。
纵观国内外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将会持续下去,也会不断的完善。二元经济体制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逐渐消除,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费孝通.乡土中国 [M].三联书店,1985.
[2]王信.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林乐芬,王军.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金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
1004-7026(2016)07-0011-0员中国图书分类号:F83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