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傣族剪纸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2016-04-13陈晓宇姜玉露
□陈晓宇 姜玉露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社会变迁中的傣族剪纸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陈晓宇姜玉露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傣族剪纸艺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时代发展,“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傣族剪纸传承的困境出发,试图提出有效的传承策略对其进行合理地保护。
傣族;剪纸;艺术
1 傣族剪纸的发展及特点
傣族剪纸“反映了远古时代艺术与宗教各以自己的面貌塑造人类生活的力量与意愿的原始性与统一性”。傣族剪纸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文化载体,它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如下特点:
1.1宗教特点
在傣族地区的佛寺中,随处可见琳琅满目佛教剪纸艺术品,这些都是虔诚的信徒们经过精心剪裁后,专门送来供奉神灵、祈求平安。传统上用以赕佛的剪纸内容丰富、工艺独特,制作手法更加精细,充满艺术性,与宗教信仰交相辉映,印证了“艺术越宗教化就愈具有艺术性”寺庙经其装饰后也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令人敬畏。
1.2剪裁特点
傣族剪纸具有“剪”和“凿”两种工艺形式,遵循着从里及外,由局部到整体的制作原则。通常地,剪刀和刻刀十分锋利,一次可穿透七八层纸,初学者事先画出样稿,根据样稿精细剪裁,而熟练的剪纸艺人则可脱稿制作,做到手随心剪,表达随意;凿子、小锤灵活有力,一次可凿透三四十层纸,剪纸艺人将根据样稿垂直凿刻,避免纸层之间错动。
1.3图案特点
傣族剪纸的图案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寓意,与佛教文化、人物传说、动植物有关,广泛涉及佛经故事、动物图案(如“白象呈祥”、“金鸡破晓”等)、人物图案(如释迦摩尼、菩萨等)、植物图案(如菩提树、莲花等)、几何图案(如波状纹、菱形纹等),这些图案大多是对佛的礼赞,傣族人民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建筑图案来表达自己的虔诚。
2 “非遗”传承任重而道远
2.1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保护法令颁布较晚,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普遍不强。在现实工作中个别单位有时存在着重视项目申报,但实质上轻视文化保护的现象。另外,由于傣族剪纸还处于艺术品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市场化和产业化,经济效益低,也未能激发人们对傣族剪纸的热情参与。
2.2经费投入不足、传承主体流失
傣族剪纸的传承和保护相关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传承活动设施落后,保存工作困难重重,不少“非遗”资源因此流失,鉴于此,傣族剪纸这一民族艺术急需得到关注和保护。一方面,傣族剪纸传承人平均年龄为六十岁以上,严重缺乏年轻文化传承者的汇入,传承主体的缺失使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难以展开;另一方面,由于傣族剪纸传统技艺难度大、耗时长、收入低,傣族剪纸文化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和回报,基本生活难以保障,靠“热爱”维系创作生活是极不现实的。
3 社会变迁中傣族剪纸传承途径
3.1积极调动村民对傣族剪纸的创造热情
傣族剪纸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它来源于傣族民众,是受到傣族民众广泛喜爱的艺术形式。作为傣族文化的瑰宝,这种民间文化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当鼓励民间傣族剪纸艺人通过宣传、推广、销售傣族剪纸艺术作品,将傣族剪纸艺术推向市场。
3.2宗教信仰促进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
傣族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代代传承,延续至今。由于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宗教祭祀在傣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拨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这些节日常常伴随着赕佛仪式而展开,傣族剪纸作为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表达着傣族人民对于神灵的景仰,以及内心的夙愿。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傣族地区的宗教传统节日,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凸显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价值,有效保证实现傣族剪纸艺术的“活态”传承。
3.3学校教育培养傣族剪纸传承人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把民族文化移植在学校教育的土壤之中,可能会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教育途径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可以通过设置校本课程,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教室,即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中开设傣族剪纸课。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教育实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目的,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又能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33.
[2]苏军国.对德宏州芒市傣族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的分析与对策[J].安徽文学,2011(6).
1004-7026(2016)11-0112-01中国图书分类号:J528.1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