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6-04-13周小杏
□周小杏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晋中032000)
对加快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
□周小杏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晋中032000)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文中对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更好的发展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进行了分析探讨。
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发展
当前,种苗业总体呈现供过于求,市场疲软的不利局面,但这正是我们提振信心,进行种苗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为此,笔者根据太岳山林区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太岳山林区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思考。
1 基本情况
太岳山林区是山西省九大林区之一,地处山西中南部太岳山,属太行山系支脉。辖区涉及长治、临汾、晋中、吕梁四个地市的平顺、沁源、沁县、屯留、安泽、古县、洪洞、霍州、灵石、介休、平遥、汾阳、离石十三个县(市),地理座标东径111°17′27′′-113°41′40′′,北纬35°53′24′′-37°41′28′′。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年均降雨量约650mm,无霜期100~150d,海拔898~2566m。林区经营总面积17万hm2,林地面积16.8万hm2,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11.745万m3,森林覆盖率76.6%。主要针叶树种为油松、落叶松、侧柏、白皮松等;主要阔叶树种为辽东栎、山杨、白桦、五角枫、椴树、水曲柳等;灌木以沙棘、丁香、胡枝子、黄刺玫、虎榛子、连翘为主;草类多为禾本科杂草。林区植物种类有800多种,林木种苗资源丰富。
2 种苗产业发展现状
全区现有苗圃地107.3hm2,其中:国有苗圃63.8hm2,股份制苗圃20.2hm2,职工私营23.3hm2。
从2000年至今,太岳山林区共培育各种荒山造林苗及园林绿化苗木2.5亿株。
多年来,林区还承揽社会绿化工程,累计达80余处,工程总额3200万元,实现收入1900万元,促进了林木种苗的市场销售。
2014年,“太岳石膏山白皮松”、“太岳灵空山油松”、“太岳灵空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被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优良品种。
3 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机制不活。
2、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荒山造林小苗多,园林绿化大苗少;常规、针叶树种多,珍稀、阔叶树种少;乔木类多,花灌木类少;裸根苗多,容器苗少;乡土树种应用少。
3、种苗生产技术落后,高科技应用、推广少。
4、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不稳定,苗木成活率较低。
5、产品供应季节较短,生产周期较长。
6、种苗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差;市场信息不畅。
7、规模较小,林区没有大型的苗木培育基地。
4 种苗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紧紧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培养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合作开发指导思想;建立灵活应用的市场经营机制;积极进行科技、信息交流;加强高科技应用、推广;实现种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5 种苗产业发展对策
依据太岳山林区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思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种苗产业发展对策:
5.1加大宣传力度
温饱靠政策,致富靠产业。太岳山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种苗产业开发潜力巨大,要大力宣传并充分发动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掀起林业种苗产业发展大高潮。
5.2出台优惠政策
1、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形式,允许基层林场采取公有制、股份制、合作经营、职工私营等多种形式发展种苗产业。
2、积极培养涉林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入市场机制,搞活经营。
3、优先扶持短、平、快发展项目。
4、鼓励职工依托森林管护站发展种苗产业,对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林局给予重点扶持。
5.3资金重点扶持
1、积极向省厅争取种苗产业发展项目资金。
2、林区可每年拿出10~20万元,设立种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无息使用,限期偿还。
3、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种苗产业发展。
5.4管理技术措施
1、坚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品种齐全、形式多样、集约管理、适应市场、计划性指导的的原则。
2、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林木良种繁育。
3、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优先发展阔叶类、花灌木类、园林绿化类品种,大力发展各种规格容器苗,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太岳特色种苗:黄菠萝、葛萝槭、五角枫、白蜡;大力发展太岳良种苗木:“太岳灵空山油松”、“太岳灵空山辽东栎”、“太岳石膏山白皮松”等;尝试培育太岳珍贵种苗:水曲柳等;大力加强乡土树种的应用。
4、允许在不影响整体森林环境和不破坏林分林相的情况下,移植部分幼树、花灌木进行培育,缩短经营周期,形成定向型苗圃。
5、允许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需要抚育的有林地,在不影响整体森林环境和不降低林分郁闭度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修剪、割灌、扩穴、浇水、施肥、拉网封禁等技术措施,在山地中培育固定规格、固定类型的苗木,形成山地型苗圃。
6、允许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新造林地或疏林地,通过采取造林加密、补植补种等技术措施,形成林苗一体化发展的特有型苗圃。
7、加强各类种籽采收,储备主要乔灌木种籽,建设优质种子储备库,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
8、加强种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9、林木种苗发展要紧密结合国家造林绿化大趋势和市场需求,要有一定预见性,特别是在培育荒山造林苗木时,一定要考虑本单位近几年的需苗量,并考虑本单位向外推销苗木的能力。
10、建设大型苗木培育基地。
5.5保障体系建设
注重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建立种苗产业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1004-7026(2016)01-0025-02中国图书分类号:F62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16